第113章 舌底藏锋
关灯
小
中
大
义庄的桐油灯在穿堂风中摇曳,将杜荀鹤的尸身映得忽明忽暗。
陈砚秋盯着那张被松脂浸泡后呈现琥珀色的面孔——广南举子的眼皮微微鼓起,仿佛下一秒就会睁开。
"验尸格目上写的是'投水自尽'。
"薛冰蟾用银刀划开尸体的胃囊,一股混合着松脂与腐血的浊物流出,"但喉管里没有泥沙。
" 陈砚秋的指尖抚过尸体左臂,在肘关节内侧摸到一处硬物。
剥开半透明的皮肤,皮下竟嵌着片两寸长的骨签,签上用契丹文刻着"今科《春秋》题"五个字。
骨签末端连着根银丝,丝线另一端延伸至尸体的舌根处。
"是辽人的'题骨签'。
"薛冰蟾剪断银丝,"巫师将预测的考题刻在牲畜骨头上,塞入死者体内,据说能通阴阳......" 她的话戛然而止。
杜荀鹤的嘴突然张开,一团蜡黄色的物体从喉头滚出,"啪"地落在验尸台上。
那东西遇空气迅速膨胀,竟是个裹着血丝的蜡丸。
陈砚秋用镊子夹起蜡丸。
丸壳薄如蝉翼,透过半透明的表层,可见内里蜷缩着张桑皮纸条。
当烛火贴近蜡丸时,表层突然融化,纸条上的字迹在蒸汽中显现——是本届《春秋》题的预测,与骨签上的契丹文内容完全一致。
"这不是巫术。
"陈砚秋碾碎蜡丸残渣,"是白矾水写的密信,遇热显形。
" 薛冰蟾突然用银刀撬开尸体的牙关。
在杜荀鹤的臼齿缝隙中,卡着半片未消化的桑皮纸。
纸上残留的墨迹显示,这原本是份名单,但关键处已被唾液腐蚀。
仅存的几个字中,"景佑四年"和"黜落"仍清晰可辨。
窗外传来夜枭的啼叫。
陈砚秋摸出从温府地窖带回的骨片,与杜荀鹤体内的骨签并排摆放——两者的刻痕风格如出一辙。
他忽然想起上月辽国使团入京时的蹊跷:那些号称装载典籍的檀木箱,在通过汴河闸口时曾渗出血水,当时押运的契丹武士解释是箱中装有猎获的鹿胎。
"辽人箱子里装的不是书。
"陈砚秋用银刀刮取骨签表面的褐色物质,"是松脂和羊皮囊。
" 薛冰蟾从药箱取出瓶靛青染料,涂抹在杜荀鹤的指尖。
尸体指甲缝中立刻显现出淡蓝色的纤维——正是辽人常用的羊皮囊材质。
她突然剥开尸体右手的松脂层,在掌心发现个烙铁留下的印记:一个残缺的"题"字。
"是'题奴'印记。
"她声音发紧,"但比温府那些的更精细。
" 三更梆子敲响时,周砚奴浑身湿透地闯进义庄。
她扔下个滴水的包袱,里面裹着十二块诗碑残片。
"护城河底挖的。
"她抹了把脸上的水渍,"拼起来看。
" 陈砚秋将残片铺在验尸台上。
随着最后一块就位,隐约显出份名单的轮廓——最上方是"景佑四年黜落举子七十二人",下方列着三十七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注着籍贯与罪名。
杜荀鹤指甲缝里的桑皮纸残片,恰好补全了第三十八个名字:"杜荀鹤,广南西路,妄议花石纲。
" "七十二人......"薛冰蟾突然掀开杜荀鹤的衣襟。
在尸体心口
陈砚秋盯着那张被松脂浸泡后呈现琥珀色的面孔——广南举子的眼皮微微鼓起,仿佛下一秒就会睁开。
"验尸格目上写的是'投水自尽'。
"薛冰蟾用银刀划开尸体的胃囊,一股混合着松脂与腐血的浊物流出,"但喉管里没有泥沙。
" 陈砚秋的指尖抚过尸体左臂,在肘关节内侧摸到一处硬物。
剥开半透明的皮肤,皮下竟嵌着片两寸长的骨签,签上用契丹文刻着"今科《春秋》题"五个字。
骨签末端连着根银丝,丝线另一端延伸至尸体的舌根处。
"是辽人的'题骨签'。
"薛冰蟾剪断银丝,"巫师将预测的考题刻在牲畜骨头上,塞入死者体内,据说能通阴阳......" 她的话戛然而止。
杜荀鹤的嘴突然张开,一团蜡黄色的物体从喉头滚出,"啪"地落在验尸台上。
那东西遇空气迅速膨胀,竟是个裹着血丝的蜡丸。
陈砚秋用镊子夹起蜡丸。
丸壳薄如蝉翼,透过半透明的表层,可见内里蜷缩着张桑皮纸条。
当烛火贴近蜡丸时,表层突然融化,纸条上的字迹在蒸汽中显现——是本届《春秋》题的预测,与骨签上的契丹文内容完全一致。
"这不是巫术。
"陈砚秋碾碎蜡丸残渣,"是白矾水写的密信,遇热显形。
" 薛冰蟾突然用银刀撬开尸体的牙关。
在杜荀鹤的臼齿缝隙中,卡着半片未消化的桑皮纸。
纸上残留的墨迹显示,这原本是份名单,但关键处已被唾液腐蚀。
仅存的几个字中,"景佑四年"和"黜落"仍清晰可辨。
窗外传来夜枭的啼叫。
陈砚秋摸出从温府地窖带回的骨片,与杜荀鹤体内的骨签并排摆放——两者的刻痕风格如出一辙。
他忽然想起上月辽国使团入京时的蹊跷:那些号称装载典籍的檀木箱,在通过汴河闸口时曾渗出血水,当时押运的契丹武士解释是箱中装有猎获的鹿胎。
"辽人箱子里装的不是书。
"陈砚秋用银刀刮取骨签表面的褐色物质,"是松脂和羊皮囊。
" 薛冰蟾从药箱取出瓶靛青染料,涂抹在杜荀鹤的指尖。
尸体指甲缝中立刻显现出淡蓝色的纤维——正是辽人常用的羊皮囊材质。
她突然剥开尸体右手的松脂层,在掌心发现个烙铁留下的印记:一个残缺的"题"字。
"是'题奴'印记。
"她声音发紧,"但比温府那些的更精细。
" 三更梆子敲响时,周砚奴浑身湿透地闯进义庄。
她扔下个滴水的包袱,里面裹着十二块诗碑残片。
"护城河底挖的。
"她抹了把脸上的水渍,"拼起来看。
" 陈砚秋将残片铺在验尸台上。
随着最后一块就位,隐约显出份名单的轮廓——最上方是"景佑四年黜落举子七十二人",下方列着三十七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都标注着籍贯与罪名。
杜荀鹤指甲缝里的桑皮纸残片,恰好补全了第三十八个名字:"杜荀鹤,广南西路,妄议花石纲。
" "七十二人......"薛冰蟾突然掀开杜荀鹤的衣襟。
在尸体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