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活字威胁

关灯
    雨后的汴京街道泛着一层潮湿的青光。

    陈砚秋踩着泥泞的小巷,袖中紧攥着从刑部案牍库带出的名单。

    刘弇的名字像一根刺,扎在他的视线里——"父私铸铜钱,景佑六年没家产"。

     周砚奴的独臂拽住他的衣袖,指向巷尾一处低矮的瓦房。

    屋檐下悬着盏褪色的灯笼,昏黄的光晕里,隐约可见门板上用炭笔画了个古怪的符号——三个叠在一起的铜钱。

     "刘弇赁的屋子。

    "她低声道,"昨日从芸香阁回来后,他就没再出门。

    " 陈砚秋摸到门边,指尖触到一道新鲜的裂痕——门闩被人从内部劈断。

    他轻轻推开门板,霉味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

     屋内没有点灯。

    借着窗缝漏进的月光,陈砚秋看见书案上的油灯被打翻,墨汁泼了一地,浸透散落的纸张。

    刘弇常穿的靛蓝长衫挂在木施上,下摆沾着大块暗色污渍。

     周砚奴的靴底踩到什么东西,发出轻微的"咔嚓"声。

    她弯腰拾起——是半块摔碎的砚台,裂口处沾着几根发丝。

     "不对。

    "陈砚秋突然道。

     他蹲下身,手指抚过书案边缘——那里有几道细密的划痕,像是被某种尖锐物反复刮擦。

    凑近看时,划痕组成一个模糊的图案:活字印刷用的排版盘。

     周砚奴的呼吸一滞。

    "活字作坊……" 话音未落,后院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闷响,像是重物倒地。

    陈砚秋抄起门边的柴刀冲过去,踹开后门的瞬间,月光泼了一地—— 刘弇悬在槐树下,麻绳勒进脖颈的皮肉,脚尖离地三寸。

    他的脸已经发紫,但最骇人的是口腔——被人用活字印刷的铅块塞满,金属的冷光从咧开的嘴角漏出来。

     陈砚秋的刀锋砍断绳索的刹那,尸体沉重地砸在地上。

    铅块从刘弇口中滚出,在泥地上叮当作响。

    他掰开死者的下颌,发现舌头上刻着细小的字痕——"西郊"二字,血已经凝固。

     周砚奴从死者怀中摸出一卷《阴私录》残页。

    展开后,上面记载的正是刘弇父亲私铸铜钱的旧案,但末尾被人用朱笔添了一行新注:"庆历四年五月,子刘弇购《春秋》破题法于芸香阁"。

     "灭口。

    "她嘶声道,"和柳七娘一样。

    " 陈砚秋拾起一枚铅字,对着月光翻转——字面刻的不是常见字体,而是模仿欧阳修的笔迹。

    这种特制活字,只会出现在一种地方。

     *** 汴京西郊的活字作坊藏在苇塘深处。

    陈砚秋和周砚奴蹚过齐腰的杂草时,惊起一片蛙鸣。

    三间茅屋孤零零地立在水边,窗纸全部用桑皮纸糊死,门缝里渗出松油燃烧的浊烟。

     周砚奴的独臂突然拦住陈砚秋。

    她指向地面——泥泞中有新鲜的车辙印,宽度是寻常马车的两倍。

     "运货的板车。

    "她低声道,"最近下过雨,这痕迹不超过十二个时辰。

    " 陈砚秋摸到东侧窗下,用匕首挑开一道缝隙。

    屋内景象让他的胃部猛地抽搐—— 三十多个活字排版盘排列在长案上,每个盘里都排满文章。

    但走近看就会发现,那些根本不是寻常文字,而是本届科举考生的答卷片段。

    最靠近窗户的盘子里,赫然排着刘弇省试时写的《春秋》破题。

     屋角堆着成捆的桑皮纸,纸上印满考生笔迹。

    陈砚秋认出这是"摹写术"——专门模仿他人字迹的伎俩,科场舞弊常用。

    但令他毛骨悚然的是,这些摹写纸的空白处都标注着价格:"欧阳体破题二十两王安石论格式十五两苏轼文法三十两"…… 后屋突然传来"咯吱"的压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