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崔判官簿

关灯
    老崔判官的宅子在汴京城南的榆林巷深处,青砖院墙上爬满枯死的藤蔓。

    陈砚秋踩着寅时的更鼓声摸到门前时,檐角铁马在夜风中叮当作响,像是某种警告。

     门板上用白垩画了个古怪的符号——三个叠在一起的铜钱,与刘弇住处门板上的标记一模一样。

     "不对劲。

    "周砚奴的独臂按住陈砚秋的手腕,"太静了。

    " 陈砚秋的指尖触到门缝——黏腻的液体正从里面渗出,在月光下泛着黑红。

    他猛地推开门板,浓烈的血腥气扑面而来。

     院内青砖上躺着七具尸体,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每具尸体的天灵盖都被掀开,脑浆被人用木勺舀空,颅腔内塞满卷成筒状的桑皮纸。

    最骇人的是他们的右手——食指与中指被齐根切断,断骨处磨得极其平整,像是被活字印刷的压板硬生生碾断的。

     "刑部的仵作。

    "周砚奴蹲下身,翻看最近一具尸体的腰牌,"昨夜当值的全在这儿了。

    " 陈砚秋从一具尸体的颅腔内抽出一卷桑皮纸。

    展开后,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人名,每个人名后都标注着日期和银钱数——正是芸香阁墙上刻的那种记录。

    纸页边缘有焦痕,像是从火场抢出来的残本。

     正屋的门虚掩着。

    陈砚秋用刀尖挑开一道缝,看见堂内摆着口黑漆棺材,棺盖大开,里面空空如也。

    棺材四周围着三十七盏油灯,灯芯全部浸在血里,燃着诡异的绿色火苗。

     "崔判官呢?"周砚奴的声音发紧。

     陈砚秋的目光落在棺材后方——那里有张柏木案,案上摊着本泛黄的册子。

    他绕过血灯靠近,看清了封皮上的字:《黜落簿》。

     册子翻开的第一页就让他浑身发冷。

    那是景佑四年的记录,写着当年被非常规黜落的考生名单。

    每个名字后都附有简短理由:"不敬考官文格妖异貌丑"……甚至还有"左撇子"这样荒谬的标注。

    而在页面最下方,有人用朱笔补了一行小字: **"锁院三日,换题七道,黜落三百六十人充碑材。

    "** 周砚奴突然拽他的衣袖。

    她的独臂指向册子夹层——那里露出半张被烧焦的纸边。

    陈砚秋小心地抽出,发现是当年礼部内部的行文,记载着景佑四年科场案前夜,考官们集体消失十二时辰的诡异记录: **"三月初七,知贡举欧阳修率十八房考官夜遁,寅时方归,衣袍尽湿,携松脂一囊。

    "** 纸的背面用矾水写着更触目惊心的内容: **"是夜活埋誊录官七人于西郊,取指骨制活字,印新题易旧卷。

    "** 陈砚秋的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继续往后翻,《黜落簿》的每一页都记载着类似的内容——某年被黜落的考生,后来被发现成了某位官员的书童、某座诗碑的基座,甚至被制成特殊的"人墨"。

    庆历二年的记录尤为骇人: **"黜落者杨时中,体有异香,剥皮制纸,印《中庸》新解献宰相。

    "** 册子最后几页被人撕去,只残留半页纸片。

    陈砚秋对着灯光细看,发现是崔判官临终前写下的: **"韩氏三十年科举提线,今欲焚档灭迹。

    老朽藏真本于腹中,后来者剖之可得。

    "** "找尸体。

    "陈砚秋合上册子,"崔判官临死前吞了东西。

    " 他们在后院井边找到了崔判官的遗体。

    老人被倒吊在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