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铜人泣血
关灯
小
中
大
像的第三只"泪"此刻坠地。
这次液体没有凝结,而是像活物般流向国子监正堂。
黑血途经之处的砖缝里,钻出密密麻麻的靛蓝色菌丝——与金明池畔发现的致幻蘑菇同种。
菌丝迅速开花结果,伞盖上浮现出本届进士的面容。
"《黜落簿》的配套机关。
"赵明烛用琉璃盏罩住一朵蘑菇。
菌盖在封闭环境里渗出黑水,在盏底画出契丹文写的"五京攻宋策"。
当他转动盏壁,液体突然分成七色,分别标注着大宋各路文庙的守备弱点。
薛冰蟾突然撬开青铜像的底座。
暗格里塞满桑皮纸卷,展开后全是誊录生笔迹的策论——内容与正榜进士的文章一字不差,但署名处都按着血手印。
每张卷子边缘都用针孔密语标注着:"此卷可抵幽州一城"。
陈砚秋抓起一捧纸卷。
那些纸张突然在他手中蠕动起来,仿佛有生命般挣扎。
墨娘子甩出红绳捆住纸卷,绳结处的铜铃疯狂作响——这是感应到怨魂时才有的反应。
当绳子勒紧,纸缝里渗出黑血,在空中凝成戴青铜面具的辽官虚影。
"临潢府造的仿品。
"薛冰蟾的机关手甲拆解青铜像左臂。
肘关节处藏着块带契丹火印的铜锭,正是辽国官造兵器的原料。
当她刮下铜锈检验,粉末里混着人骨灰——与当年被辽军掳走的落第举子齿型吻合。
正午时分,孔子像突然整体倾斜。
基座下露出个地洞,里面堆着三百六十个鎏金进士巾——与金明池雷击木箱中发现的一模一样。
每顶巾子内侧都缝着块头皮,发根处系着铜钱大小的浑仪零件。
"文脉锁龙局。
"墨娘子将三枚裂开的铜钱投入地洞。
钱币在空中燃烧起来,火光照亮洞壁上的刻痕——全是历代状元被修改前的原始答卷。
最深处用朱砂画着条被七根铜钉固定的龙,龙睛处钉着的正是本届状元的生辰八字。
陈砚秋肋间的"锁"字疤痕突然崩裂。
鲜血滴在龙睛上,那朱砂突然活过来般游走,在洞壁上写出《春秋》僖公二十二年的片段:"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但每个字的笔画都在扭曲变形,最终组合成契丹文的"杀"字。
薛冰蟾的机关鸟突然俯冲进地洞。
它衔出片带血的指甲盖——与鸿胪寺密档中发现的同出一源。
指甲内侧新增了一道刻痕:岭南鬼贡院的布局图,标注着"水牢东墙第三块砖"的契丹文注释。
当暮鼓响起,孔子像的青铜表面突然爬满裂纹。
每道裂缝里都渗出黑血,落地即化作指甲盖大小的青铜面具——与题奴幻象中出现的完全相同。
面具们自动飘向国子监的碑林,严丝合缝地贴在了历代进士题名碑的面部位置。
陈砚秋拾起最后一张从像内飘出的纸页。
这竟是当年自己参加锁院试的原始答卷,但朱批处被涂改了——韩琦的笔迹在旁边批注:"此子当为榜眼咒桩"。
纸背渗出细密的水珠,汇成妹妹鎏金耳珰的形状,耳钩处缠着根来自岭南的曼陀罗花蕊。
喜欢不第河山请大家收藏:()不第河山
这次液体没有凝结,而是像活物般流向国子监正堂。
黑血途经之处的砖缝里,钻出密密麻麻的靛蓝色菌丝——与金明池畔发现的致幻蘑菇同种。
菌丝迅速开花结果,伞盖上浮现出本届进士的面容。
"《黜落簿》的配套机关。
"赵明烛用琉璃盏罩住一朵蘑菇。
菌盖在封闭环境里渗出黑水,在盏底画出契丹文写的"五京攻宋策"。
当他转动盏壁,液体突然分成七色,分别标注着大宋各路文庙的守备弱点。
薛冰蟾突然撬开青铜像的底座。
暗格里塞满桑皮纸卷,展开后全是誊录生笔迹的策论——内容与正榜进士的文章一字不差,但署名处都按着血手印。
每张卷子边缘都用针孔密语标注着:"此卷可抵幽州一城"。
陈砚秋抓起一捧纸卷。
那些纸张突然在他手中蠕动起来,仿佛有生命般挣扎。
墨娘子甩出红绳捆住纸卷,绳结处的铜铃疯狂作响——这是感应到怨魂时才有的反应。
当绳子勒紧,纸缝里渗出黑血,在空中凝成戴青铜面具的辽官虚影。
"临潢府造的仿品。
"薛冰蟾的机关手甲拆解青铜像左臂。
肘关节处藏着块带契丹火印的铜锭,正是辽国官造兵器的原料。
当她刮下铜锈检验,粉末里混着人骨灰——与当年被辽军掳走的落第举子齿型吻合。
正午时分,孔子像突然整体倾斜。
基座下露出个地洞,里面堆着三百六十个鎏金进士巾——与金明池雷击木箱中发现的一模一样。
每顶巾子内侧都缝着块头皮,发根处系着铜钱大小的浑仪零件。
"文脉锁龙局。
"墨娘子将三枚裂开的铜钱投入地洞。
钱币在空中燃烧起来,火光照亮洞壁上的刻痕——全是历代状元被修改前的原始答卷。
最深处用朱砂画着条被七根铜钉固定的龙,龙睛处钉着的正是本届状元的生辰八字。
陈砚秋肋间的"锁"字疤痕突然崩裂。
鲜血滴在龙睛上,那朱砂突然活过来般游走,在洞壁上写出《春秋》僖公二十二年的片段:"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
但每个字的笔画都在扭曲变形,最终组合成契丹文的"杀"字。
薛冰蟾的机关鸟突然俯冲进地洞。
它衔出片带血的指甲盖——与鸿胪寺密档中发现的同出一源。
指甲内侧新增了一道刻痕:岭南鬼贡院的布局图,标注着"水牢东墙第三块砖"的契丹文注释。
当暮鼓响起,孔子像的青铜表面突然爬满裂纹。
每道裂缝里都渗出黑血,落地即化作指甲盖大小的青铜面具——与题奴幻象中出现的完全相同。
面具们自动飘向国子监的碑林,严丝合缝地贴在了历代进士题名碑的面部位置。
陈砚秋拾起最后一张从像内飘出的纸页。
这竟是当年自己参加锁院试的原始答卷,但朱批处被涂改了——韩琦的笔迹在旁边批注:"此子当为榜眼咒桩"。
纸背渗出细密的水珠,汇成妹妹鎏金耳珰的形状,耳钩处缠着根来自岭南的曼陀罗花蕊。
喜欢不第河山请大家收藏:()不第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