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科技小屋的光点与意外的访客上

关灯
    需要更聪明的‘大脑’(识别算法),我们现在还做不到。

    所以,陈默,你的警报器现在只能告诉你‘有东西飞过光点’,至于是不是蚊子,得你自己判断啦!” 虽然不能精确识别蚊子,但“光电探测移动物体”这个核心功能实现了!陈默看着那个因为自己影子晃动而欢快鸣叫的蜂鸣器,心里充满了巨大的成就感。

    这比撕碎图纸前的构想更清晰,更接近成功! 张振华把那个调试好的简易光电探测器(光敏电阻+放大镜支架+晶体管电路板+蜂鸣器)郑重地交给陈默:“这是你的第一个‘科研仪器’!拿回去,找个暗点的地方试试,看能不能抓到蚊子‘现行’!记住,只能在安全电压下玩,别碰强电!” 陈默像捧着圣物一样,把那个用胶水、木片和导线固定起来的粗糙装置抱在怀里。

    科技活动室的光线照在他兴奋的小脸上,熠熠生辉。

    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自由探索、不被呵斥的“小基地”! ***家庭实验与“实战”:** *陈默把探测器宝贝似的放在自己床头柜上,用一个小手电做光源。

     *夜晚,关掉大灯。

    一束强光透过放大镜,在蚊帐角落里聚成一个明亮的小光点。

    光敏电阻在暗处“值班”。

     *陈默屏息凝神,像个小猎人。

    一只蚊子嗡嗡地飞向光点区域…黑影掠过!“滴——!”蜂鸣器清脆地响了一声! *“爸!妈!小雪!快看!它叫了!蚊子来了!”陈默兴奋地压低声音喊。

    虽然不能自动打蚊子,但这声警报让他能精准地“啪”一巴掌拍过去,命中率大大提高! *连续几晚“实战”,陈默房间的蚊子明显遭了殃。

    李秀兰看着儿子亮晶晶的眼睛和床头那个“滴滴”作响的小发明,彻底放下了心,甚至有点小骄傲。

    陈建国嘴上不说,但晚上回屋前,总会“不经意”地往陈默房间瞟一眼,听到那声“滴”,嘴角会微微上扬。

     就在陈默沉浸在“光电猎蚊”的快乐中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敲响了陈家的大门。

     这天是周末,陈建国轮休在家。

    敲门声响起,李秀兰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约莫五十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黑框眼镜,气质儒雅中带着一丝书卷气的男人。

    他手里拎着个半旧的公文包。

     “您好,请问是陈默同学家吗?我是省城《少年科学画报》的编辑,我姓王。

    ”男人笑容和煦,递上一张名片。

     “省…省城来的?画报编辑?”李秀兰有点懵,连忙把人让进来,“快请进快请进!默娃子,快出来!有省城的客人找你!” 陈默正在自己小桌前摆弄光控台灯(想给它加个光更暗时才亮的第二档),闻声跑出来,好奇地看着这位陌生的王编辑。

     陈建国也赶紧倒了杯水。

    省城来的文化人,在他们这小地方可不多见。

     喜欢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请大家收藏:()重生80:我的军工记忆有点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