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春寒料峭的约谈
关灯
小
中
大
2005年惊蛰前三天,汉江省GA厅办公大楼的电梯间飘着潮湿的春寒。
祁同伟盯着电梯镜面里的警号07321,肩章上的银星在LED屏的冷光下略显暗淡——这是他升任治安总队总队长后第一次被陈光明书记单独召见,而秘书电话里那句"带着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让他莫名想起1995年孤鹰岭剿毐前的战前会议。
电梯按键的数字跳动声中,他无意识地摸了摸西装内袋。
那里装着尚未填写完整的《干部晋升审批表》,"婚姻状况"一栏的空白像道未愈合的伤口。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酸枝木大班台泛着温润的光泽,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干部晋升审批表》上投下细密的光影。
"拟晋升职务"栏的"副厅级"三个字用红笔圈着,墨迹未干的笔触显示这是陈光明书记今早刚做的批注。
祁同伟注意到文件左侧整齐码着三叠材料:最上面是中组部新印发的《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中间是《汉江省"511"干部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最下面压着的,正是他近三年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连续三页的"婚姻状况:未婚"格外刺眼。
"ZY最近在全国推行干部年轻化、专业化建设," 陈光明书记推过文件夹,封面上"祁同伟同志考察材料"的烫金字在晨光中闪烁,"汉江省作为中部法治建设试点省,需要一批既懂基层实务又有理论高度的领导干部。
" 他的钢笔尖精准地落在"党校培训经历"一栏,那里至今空白,"中组部明确要求,副厅级干部必须具备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经历,这是硬指标,没有例外。
" 祁同伟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边缘,想起去年在京城参加全国治安工作会议时,GA部领导特别强调"要让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接受系统的政治淬炼"。
此刻面对书记严肃的神情,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抽屉里那份未提交的《婚姻状况说明》,早已不是个人隐私,而是干部考察体系中的关键拼图。
书记起身拉开书柜,取出的不是文件,而是一本泛黄的《汉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史》。
翻到2004年的章节,"511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名单上,祁同伟的名字后面跟着批注:"基层实战派代表,需补全理论素养与政治历练。
" 对比1995年《汉东省政法干部通讯录》里那个"孤鹰岭司法所,未婚"的年轻司法助理员,此刻的他突然看清了组织培养的深层逻辑。
"下个月开班的中央党校中青班。
" 书记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窗外的省厅大院,几辆贴着"秋风行动"标识的警车刚完成巡逻,"是专门为你们这批'实战型干部'定制的。
课程设置里有'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题,正好能把你在滨湖的'法律明白人'经验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 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文件中"政治成熟度评估"章节,"但前提是,你得先通过组织对'全面发展'的考核。
"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王老发来的短信:"中组部督导组下周来汉江,重点查'带病提拔',光明同志把你的事列为典型案例抓了。
" 附言里的警示符号让祁同伟想起2001年周建军案的侦办现场——那时的他只需要专注于证据链,如今却要在个人生活与政治要求之间找到平衡。
书记突然翻开另一份文件,是《汉江省GA厅党委关于祁同伟同志的考察意见》,"政治过硬、业务突出、作风扎实"的评语下,用红笔批注着:"需加强个人事项填报的完整性,树立领导干部全面发展标杆。
" "你知道为什么把'婚姻状况'单列出来吗?" 书记的钢笔在"个人有关事项"章节划出重点,"这不是查你的私生活,是看你能否在组织需要时,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副厅级干部要分管多个领域,连自己的生活都理不清,怎么统筹全省治安工作?" 他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份《全国副厅级干部任职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92%的优秀领导干部在晋升前完成了家庭责任的梳理,这是政治成熟的外在表现。
" 祁同伟的脑海中闪过无数
祁同伟盯着电梯镜面里的警号07321,肩章上的银星在LED屏的冷光下略显暗淡——这是他升任治安总队总队长后第一次被陈光明书记单独召见,而秘书电话里那句"带着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让他莫名想起1995年孤鹰岭剿毐前的战前会议。
电梯按键的数字跳动声中,他无意识地摸了摸西装内袋。
那里装着尚未填写完整的《干部晋升审批表》,"婚姻状况"一栏的空白像道未愈合的伤口。
省委书记办公室的酸枝木大班台泛着温润的光泽,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干部晋升审批表》上投下细密的光影。
"拟晋升职务"栏的"副厅级"三个字用红笔圈着,墨迹未干的笔触显示这是陈光明书记今早刚做的批注。
祁同伟注意到文件左侧整齐码着三叠材料:最上面是中组部新印发的《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中间是《汉江省"511"干部培养工程实施方案》。
最下面压着的,正是他近三年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连续三页的"婚姻状况:未婚"格外刺眼。
"ZY最近在全国推行干部年轻化、专业化建设," 陈光明书记推过文件夹,封面上"祁同伟同志考察材料"的烫金字在晨光中闪烁,"汉江省作为中部法治建设试点省,需要一批既懂基层实务又有理论高度的领导干部。
" 他的钢笔尖精准地落在"党校培训经历"一栏,那里至今空白,"中组部明确要求,副厅级干部必须具备中央党校中青班学习经历,这是硬指标,没有例外。
" 祁同伟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边缘,想起去年在京城参加全国治安工作会议时,GA部领导特别强调"要让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接受系统的政治淬炼"。
此刻面对书记严肃的神情,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抽屉里那份未提交的《婚姻状况说明》,早已不是个人隐私,而是干部考察体系中的关键拼图。
书记起身拉开书柜,取出的不是文件,而是一本泛黄的《汉江省干部教育培训史》。
翻到2004年的章节,"511工程"的重点培养对象名单上,祁同伟的名字后面跟着批注:"基层实战派代表,需补全理论素养与政治历练。
" 对比1995年《汉东省政法干部通讯录》里那个"孤鹰岭司法所,未婚"的年轻司法助理员,此刻的他突然看清了组织培养的深层逻辑。
"下个月开班的中央党校中青班。
" 书记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扫过窗外的省厅大院,几辆贴着"秋风行动"标识的警车刚完成巡逻,"是专门为你们这批'实战型干部'定制的。
课程设置里有'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题,正好能把你在滨湖的'法律明白人'经验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 他顿了顿,指尖敲了敲文件中"政治成熟度评估"章节,"但前提是,你得先通过组织对'全面发展'的考核。
" 手机在裤兜震动,是王老发来的短信:"中组部督导组下周来汉江,重点查'带病提拔',光明同志把你的事列为典型案例抓了。
" 附言里的警示符号让祁同伟想起2001年周建军案的侦办现场——那时的他只需要专注于证据链,如今却要在个人生活与政治要求之间找到平衡。
书记突然翻开另一份文件,是《汉江省GA厅党委关于祁同伟同志的考察意见》,"政治过硬、业务突出、作风扎实"的评语下,用红笔批注着:"需加强个人事项填报的完整性,树立领导干部全面发展标杆。
" "你知道为什么把'婚姻状况'单列出来吗?" 书记的钢笔在"个人有关事项"章节划出重点,"这不是查你的私生活,是看你能否在组织需要时,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副厅级干部要分管多个领域,连自己的生活都理不清,怎么统筹全省治安工作?" 他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份《全国副厅级干部任职数据分析报告》,"数据显示,92%的优秀领导干部在晋升前完成了家庭责任的梳理,这是政治成熟的外在表现。
" 祁同伟的脑海中闪过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