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断垣与新辙
关灯
小
中
大
甜州城的第七日晌午,寒狼部的号角突然哑了。
陈五正蹲在废墟里挖最后半袋麦种,听见这声寂静,手一抖,麦种"哗啦啦"撒了满地。
他抬头,见城墙上的狼旗正在往下撤,骑兵们卷起帐篷,马背上的油桶叮当作响——左贤王撤兵了。
"走了?"阿月扶着门框,怀里的弃婴正啃着她手指,"他们真走了?" 陈五抹了把脸上的灰。
他记得昨夜甜灯突然烧得极旺,火苗窜出半尺高,把城楼照得像着了金。
或许寒狼部被那光吓破了胆,又或许他们的粮草撑不住了——总之,甜州活下来了。
但活下来的甜州,只剩半口气。
东巷的老枣树下,二十多具尸体还没掩埋,小栓子的娘抱着他的破棉袄哭;西城的药馆塌了半边,老大夫蹲在瓦砾堆里捡药渣;北城的粮窖被烧得只剩焦黑的梁木,老茶商跪在地上,用指甲抠着粘在砖缝里的米糠。
"陈将军!"毒刺从城门口跑过来,脸上沾着血——是帮人搬房梁时划的,"寒狼部留了封信,说'甜州的土太硬,硌坏了狼的牙'。
" 陈五接过信,信纸被血浸透了,字迹歪歪扭扭:"左贤王的战马病死了三成,毒药用完了,再耗下去,狼崽子们要吃马粪了。
" 阿月的眼泪掉在信纸上。
她想起铁柱说过:"甜州人不是软柿子,是带刺的酸枣,越捏越扎手。
"现在酸枣没被捏碎,可树杈子折了,叶子落了,只剩根还硬着。
"陈五。
"她轻声说,"甜州没法活了。
" 陈五知道她说的是实话。
霜河的水还泛着蓝,井里的鱼翻着白肚皮,冰窖的雪化成了毒水。
甜州的地,种不出粮;甜州的河,养不活人;甜州的房,经不得风。
"咱们得走。
"他说,"去南边,找条没毒的河,找片没烧过的地。
" 阿月点头。
她摸出鱼符,鱼符上的"甜州同心"四个字被蹭得发亮——这是甜盟的信物,七年前他们用它聚起三千百姓,现在要用它再聚起三千百姓,往南走。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甜州。
百姓们围在老槐树下,有的抹泪,有的发呆,有的攥着破布包——里面是半块甜盟陶片、一把枣核、或者孩子的小鞋。
"我不走!"老匠头突然喊,"这是我烧了三十年砖的甜州!" 陈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背。
老匠头的手在抖,指甲缝里还沾着窑灰——那是甜州砖的颜色。
"我也不想走。
"陈五说,"可甜州的土在这,甜州的人不在了,土有什么用?铁柱、小福、小六子...他们的骨头还在城墙里,咱们带着甜州的魂走,等找着新地方,再给他们立碑。
" 老茶商抹了把脸:"我家的枣饼车被烧了,可枣核还在。
南边要是有土,我种枣树,结了枣,给铁柱留一筐。
" 小丫头攥着半块陶片跑过来:"姐姐说去南边能挑新陶片!我要捏个甜灯!" 人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笑。
老匠头蹲下来,摸了摸丫头的头:"爷爷给你烧个最大的甜灯,比城楼的还亮。
" "收拾东西!"陈五吼,"能带的都带上——麦种、盐粒、陶土、甜盟的陶片!带不走的...给铁柱磕个头。
" 百姓们散了。
陈五和阿月往地窖走,要取最后半坛子蜂蜜——这是给中毒未愈的孩子留的。
地窖的木门上还留着寒狼部的刀痕,阿月掀开石板,突然"啊"了一声。
陈五凑过去,就见地窖最里面堆着整整齐齐的布包,每个包上都系着红绳。
他打开一个,里面是十斤小米;再打开一个,是半块咸肉;第三个包上写着"给陈将军的刀油"——是铁柱的亲兵们藏的。
"铁柱的兵。
"阿月的声音发颤,"他们早料到有今天。
" 陈五的眼泪砸在布包上。
他想起铁柱临死前说:"陈五,甜州要是守不住,你带百姓走。
我把家底藏在地窖,够三千人吃半个月。
" 原来铁柱早留了后手。
他藏的不只是粮,是甜州的命。
"毒刺!"陈五喊,"把地窖的粮分了,每人两斤小米,半块咸肉,刀油给狼旗兵。
"
陈五正蹲在废墟里挖最后半袋麦种,听见这声寂静,手一抖,麦种"哗啦啦"撒了满地。
他抬头,见城墙上的狼旗正在往下撤,骑兵们卷起帐篷,马背上的油桶叮当作响——左贤王撤兵了。
"走了?"阿月扶着门框,怀里的弃婴正啃着她手指,"他们真走了?" 陈五抹了把脸上的灰。
他记得昨夜甜灯突然烧得极旺,火苗窜出半尺高,把城楼照得像着了金。
或许寒狼部被那光吓破了胆,又或许他们的粮草撑不住了——总之,甜州活下来了。
但活下来的甜州,只剩半口气。
东巷的老枣树下,二十多具尸体还没掩埋,小栓子的娘抱着他的破棉袄哭;西城的药馆塌了半边,老大夫蹲在瓦砾堆里捡药渣;北城的粮窖被烧得只剩焦黑的梁木,老茶商跪在地上,用指甲抠着粘在砖缝里的米糠。
"陈将军!"毒刺从城门口跑过来,脸上沾着血——是帮人搬房梁时划的,"寒狼部留了封信,说'甜州的土太硬,硌坏了狼的牙'。
" 陈五接过信,信纸被血浸透了,字迹歪歪扭扭:"左贤王的战马病死了三成,毒药用完了,再耗下去,狼崽子们要吃马粪了。
" 阿月的眼泪掉在信纸上。
她想起铁柱说过:"甜州人不是软柿子,是带刺的酸枣,越捏越扎手。
"现在酸枣没被捏碎,可树杈子折了,叶子落了,只剩根还硬着。
"陈五。
"她轻声说,"甜州没法活了。
" 陈五知道她说的是实话。
霜河的水还泛着蓝,井里的鱼翻着白肚皮,冰窖的雪化成了毒水。
甜州的地,种不出粮;甜州的河,养不活人;甜州的房,经不得风。
"咱们得走。
"他说,"去南边,找条没毒的河,找片没烧过的地。
" 阿月点头。
她摸出鱼符,鱼符上的"甜州同心"四个字被蹭得发亮——这是甜盟的信物,七年前他们用它聚起三千百姓,现在要用它再聚起三千百姓,往南走。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遍甜州。
百姓们围在老槐树下,有的抹泪,有的发呆,有的攥着破布包——里面是半块甜盟陶片、一把枣核、或者孩子的小鞋。
"我不走!"老匠头突然喊,"这是我烧了三十年砖的甜州!" 陈五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背。
老匠头的手在抖,指甲缝里还沾着窑灰——那是甜州砖的颜色。
"我也不想走。
"陈五说,"可甜州的土在这,甜州的人不在了,土有什么用?铁柱、小福、小六子...他们的骨头还在城墙里,咱们带着甜州的魂走,等找着新地方,再给他们立碑。
" 老茶商抹了把脸:"我家的枣饼车被烧了,可枣核还在。
南边要是有土,我种枣树,结了枣,给铁柱留一筐。
" 小丫头攥着半块陶片跑过来:"姐姐说去南边能挑新陶片!我要捏个甜灯!" 人群里响起稀稀拉拉的笑。
老匠头蹲下来,摸了摸丫头的头:"爷爷给你烧个最大的甜灯,比城楼的还亮。
" "收拾东西!"陈五吼,"能带的都带上——麦种、盐粒、陶土、甜盟的陶片!带不走的...给铁柱磕个头。
" 百姓们散了。
陈五和阿月往地窖走,要取最后半坛子蜂蜜——这是给中毒未愈的孩子留的。
地窖的木门上还留着寒狼部的刀痕,阿月掀开石板,突然"啊"了一声。
陈五凑过去,就见地窖最里面堆着整整齐齐的布包,每个包上都系着红绳。
他打开一个,里面是十斤小米;再打开一个,是半块咸肉;第三个包上写着"给陈将军的刀油"——是铁柱的亲兵们藏的。
"铁柱的兵。
"阿月的声音发颤,"他们早料到有今天。
" 陈五的眼泪砸在布包上。
他想起铁柱临死前说:"陈五,甜州要是守不住,你带百姓走。
我把家底藏在地窖,够三千人吃半个月。
" 原来铁柱早留了后手。
他藏的不只是粮,是甜州的命。
"毒刺!"陈五喊,"把地窖的粮分了,每人两斤小米,半块咸肉,刀油给狼旗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