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市前局

关灯
    平城的秋霜落得早,陈五蹲在西市口的老槐树下,哈出的白气在面前凝成小云朵。

    他手里攥着太武帝的三道敕令,朱红御印在晨光里像团烧不尽的火——可眼前的西市空地上,二十几个鲜卑壮丁正往土里插木牌,木牌上歪歪扭扭写着“穆家冬猎场”。

     “陈哥,穆家的庄头说了,这地儿他们包了三个月。

    ”毒刺踢了脚木牌,三棱刺在腰间撞出脆响,“还说‘太武帝的敕令管得了朝廷,管不了穆家的草场’。

    ” 陈五摸了摸腰间的甜灯,金砂顺着指缝爬出来,在掌心画了个圈——这是他穿越后养成的习惯,每当遇到麻烦,金砂总会用简单的图形“提示”。

    上辈子做跨境电商时,他总用红笔圈出关键问题,此刻倒觉得金砂像支不会说话的红笔。

     “去把穆二公子请来。

    ”他对老茶商说,“就说互市节的头桩生意,要请他当‘胡市大贾’。

    ” 老茶商刚走,穿粗布短打的汉商老张跑过来,怀里抱着卷布:“陈掌柜,我家那十车棉布,让鲜卑的马队撞散了!马队说是给穆家冬猎送肉,可我瞅着,那马背上的布包,根本没血味儿!” 陈五蹲下来翻布包——里面是半干的艾草,混着股腥甜的味道。

    他捏了撮艾草搓碎,指腹沾了层黏糊糊的东西:“这是蜜蜡。

    老张,去药铺问问,最近谁大量收艾草和蜜蜡。

    ” 老张眼睛一亮:“陈掌柜是说……?” “蜜蜡封坛,艾草熏味,能藏东西。

    ”陈五站起身,“穆家的冬猎场,怕不是藏着见不得光的货。

    ” 甜南拽着慕容小娥的手跑过来,两个小丫头的棉帽上沾着草屑:“阿爹!小娥说,穆家的阿叔们往林子里搬大箱子,箱子上有狼头印!” 陈五的甜灯突然灼得发烫,金砂在掌心凝成把刀——和昨儿遇袭时刺客的狼头刀一模一样。

    他摸了摸甜南的帽檐,小姑娘的耳朵冻得通红:“小娥,你阿娘的银匠铺,最近可打了新样式的狼头印?” 小娥摇头:“阿娘说,狼头印要刻‘穆’字才是自家的,可那些箱子上的狼头没字,像……像柔然的!” 陈五的脊背绷紧了。

    上辈子他研究过北魏历史,知道柔然与北魏连年交战,平城的贵族里总有些“骑墙派”,明着是大魏臣子,暗里给柔然送物资。

    此刻穆家占西市地,怕不只是为了冬猎。

     “毒刺,带两个人去林子里盯梢。

    ”他压低声音,“别打草惊蛇。

    ” “得嘞!”毒刺搓了搓手,“正好活动活动筋骨!” 穆提婆来得比预想中快。

    他骑着那匹雪青马,银鞍上挂着串铜铃铛,老远就喊:“陈当家,你说的‘胡市大贾’,是要给我戴高帽?” 陈五把他拉到老槐树下,指了指林子里的木牌:“二公子,穆家占西市地当猎场,崔浩的门生已经写了状子——说‘鲜卑贵族私占市廛,有碍圣令’。

    太武帝昨儿还夸互市节是‘胡汉融心’的大事儿,要是节没办成……” 穆提婆的脸白了:“我阿爹最近总说‘冬猎要办得风光’,我还当是老小子想露脸!”他踢了脚木牌,“陈当家,你说咋办?” “把猎场改成‘互市先声’。

    ”陈五掏出张画满格子的纸——这是上辈子做活动策划的流程图,“林子里搭毡帐,摆鲜卑的奶制品、皮毛;西市空地摆汉人的铁器、棉布。

    互市节还没开,先让百姓瞧个热闹,二公子的‘胡市大贾’名头,比猎场风光十倍!” 穆提婆眼睛亮了:“还能卖马奶酒?我阿爹地窖里的二十年陈酿,可香得很!” “卖!”陈五拍板,“再找几个鲜卑歌姬,在毡帐前唱《敕勒歌》;汉商找说书先生,讲‘张骞通西域’的故事——胡汉的热闹,要掺在一块儿才叫人爱瞧。

    ” 穆提婆翻身上马,马鞭甩得噼啪响:“我这就去拆木牌!陈当家,晌午到穆府喝马奶酒,我让阿娘把二十年陈酿搬出来!” 望着穆提婆的背影,陈五长出一口气。

    甜灯的金砂慢慢褪回腰间,像块终于凉透的炭。

    他转头对老张说:“去把汉商们喊来,就说互市节的摊位费免头月,赚了钱再分——和马市的规矩一样。

    ” 老张跑远后,李昭从巷子里转出来,左臂的刀伤还裹着纱布:“老陈,我查了城北的金帐驼队。

    他们库房里堆着三十口蜜蜡封的大缸,掀开看了——是箭簇。

    ” 陈五的太阳穴突突跳。

    上辈子他见过走私武器的新闻,此刻却觉得更冷:“柔然要箭簇干什么?” “柔然的铁料少,箭头全靠抢。

    ”李昭摸了摸唐刀,“这些箭簇的样式,和去年边境被劫的军资一样。

    ” 陈五想起太武帝说过要北伐柔然,后背的冷汗浸透了棉袍:“把消息传给崔浩的书院——他们正愁没证据参‘通敌’的贵族。

    但得等互市节办完……”他顿了顿,“不能让胡汉百姓跟着受惊。

    ” 李昭点头:“我懂。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