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过目不忘的新应用(上)

关灯
    ?”张福嗤笑一声,语带讥讽,“那树十年前就被雷劈了,如今只剩个树墩子!你指个树墩子当界碑?滑天下之大稽!”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关键的地契模糊,官册可能受损,关键的界标物证(柳树)又已消失。

    堂上陷入僵局。

    李承宗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卷上敲击着。

    他深知,这种田土纠纷最为琐碎难断,稍有不慎,便会激化矛盾,甚至酿成械斗。

     李明站在父亲身后偏侧的位置,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心中震动。

    这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仁政爱民”或“秉公执法”,而是活生生的、关乎一个底层百姓身家性命的艰难博弈。

    他看到了父亲的为难,看到了老农的绝望,也看到了张福眼底深处那一闪而逝的、仗着主家财势而有恃无恐的狡狯。

     这案子最终并未当堂宣判。

    李承宗以需详查旧档、实地勘验为由,宣布退堂,择日再审。

    退堂后,李承宗回到后衙书房,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对跟进来的李明叹道:“明儿,看到了?为官一任,牧守一方,绝非熟读经义、通晓律法条文便万事大吉。

    田亩册档是否完整?边界旧俗如何?天灾人祸对地契凭证的影响?甚至胥吏办事是否得力、有无与地方豪强勾结?桩桩件件,稍有疏漏,便是百姓血泪,便是官声有瑕!” 他指了指书架上堆积如山的卷宗:“这些,皆是历年积累的案卷、县志、田亩鱼鳞图册副本、河工记录、甚至本地物产风俗志。

    案牍劳形,皆系于此。

    你今日所见,不过是冰山一角。

    ” 父亲的话语和那老农绝望的泪水,如同两股滚烫的铁流,在李明的意识里激烈碰撞、交融。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那被夫子视为科举利器的“过目不忘”,其真正的价值,或许远不止于背诵圣贤章句!那些堆积在父亲书房角落、蒙着灰尘的“杂书”,那些被正统读书人视为“旁门左道”、“奇技淫巧”的知识,在解决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疾苦面前,可能才是真正的利器! 一个念头如同破土的春笋,在他心中疯狂滋长:他要看!他要记!他要将这县衙书房里浩如烟海的“杂学”,尽数纳入他脑海中的书库!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有朝一日,当父亲再次面对那老农般绝望的眼神时,自己能提供哪怕一丝有用的线索!为了让自己所学的圣贤道理,不至于沦为空中楼阁!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再也无法遏制。

    如同在黑暗的迷宫中突然发现了一扇通往无数秘藏的大门,强烈的探索欲瞬间点燃了李明的全部心神。

     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像一只不知疲倦的书虫,钻进父亲那间弥漫着陈旧纸张和淡淡墨香的书房。

    李承宗起初并未在意,只当幼子勤奋,在温习功课。

    直到某日深夜,他因一桩棘手公文难以决断,起身去书房想翻找一份前朝治理类似水患的奏疏存档,却意外发现书房的油灯还亮着。

     喜欢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请大家收藏:()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