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中学生海水制盐

关灯
    此时,天幕中出现字幕解释。

     【在东北,遇到大雪和暴雪的天气,路面上全是雪的时候,这种画面是非常常见的。

    】 【工作人员撒的是大粒盐,或者是工业盐,又或者是专业的融雪剂,专业的融雪剂它主要成分还是盐。

    】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撒盐融雪的原理主要基于盐的化学特性。

    】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当盐中离子与水分子结合后形成结晶水合物。

    】 【这种化合物降低了水的冰点,使得雪和冰能够融化。

    】 【此外,盐还具有吸热的特性,这意味着当盐与雪或冰接触时,它能够吸收周围环境的热量。

    】 【这样雪和冰的温度逐渐升高,直至达到融化的温度。

    】 【通过降低冰点和吸收热量两种方式,盐能够有效地促进雪和冰的融化,从而帮助清除道路积雪,确保交通的顺畅与安全。

    】 【虽然氯化钠有一定的腐蚀性,但是对于汽车轮胎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根本就不用担心。

    】 此时弹幕弹出。

     “纠正一下,那叫融雪剂,不是盐,只是里面含盐分。

    ” “工业盐一吨几百块,拿来融雪一点都不心疼。

    ” “食用盐也很便宜呀,一斤才几块钱。

    ” ...... 嬴政有些怅然。

     他知道华夏后世每个时期银钱的购买力不太一样。

     虽然他不知道此时华夏后世的几块钱,到底价值几何。

     但是,从评论中的语气来看,无论是工业盐还是食用盐,均是价格低廉。

     此时,他心中生出了无限感慨。

     盐乃立国之本,这句话毫不夸张! 大秦就是在盐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他无法想象,若是大秦的盐价像华夏后世一样低廉,大秦会如何? 老百姓都能吃上低价盐,而相应的盐税就少了。

     只能说,有利有弊吧。

     ...... 永乐年间。

     “爷爷,盐如此低廉,在后世应该都不算重要物资了。

    ” “也对,后世种粮食的技术都能不断突破。

    制盐技术,想必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 朱瞻基咂舌。

     盐自古便受限于运输不便和技术问题,价格居高不下。

     华夏后世交通发达,待技术突破,产量必然会提高,必然会惠及百姓。

     小小的食盐,确实算不上重要物资了,那应该也不会由官方管制了吧。

     朱棣此时脸色却是晦涩无比。

     他没感叹后世盐的价格之低,而是想到了大明目前盐的现状。

     太祖朱元璋自战乱中崛起,深知盐的重要性。

     在荒年之年,一小撮盐,甚至比一石米,更能吸引人为他效力。

     因此,太祖在建立大明之后,为了能够严格的控制盐的销售渠道,推出了一种名为“开中制”的食盐销售政策。

     这一政策的核心是由朝廷直接掌控食盐的生产,将食盐的专卖权牢牢把握在手中。

     朝廷通过招标的方式吸引商人参与销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