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玉箫女再世玉环缘

关灯
    第九回 玉箫女再世玉环缘 花色妍,月色妍,花月常妍人未圆,芳华几度看。

     生自怜,死自怜,生死因情天也怜,红丝再世牵。

     此阕小词,名曰长相思,单题这玉环缘故事的,大概从来儿女情深,欢爱正浓之际,每每生出事端,两相分拆。

    闪下那红闺艳质,离群索影,寂寞无聊,盼不到天涯海角,望断了雁字鱼书。

    捱白昼,守黄昏,幽愁思怨,悒郁感伤,不知断送了多少青春年少。

    岂不可惜!岂不可怜!相传古来有个女子,登山望夫,身化为石;又有个倩女,不舍得分离,身子痴卧床寝,神魂儿却赶上丈夫同行;韩朋夫妇,死为比翼鸟。

    此皆到情浮感,一精一诚凝结所致,所以论者说,情之一字,生可以死,死复可以生,故虽天地不能违,鬼神不能间。

    如今这玉环缘,正为以情而死,一精一灵不泯,再世里寻着了赠环人,方偿足了前生愿。

    此段话头,说出来时,直教: 有恨女郎须释恨,无情男子也伤情。

     话说唐代宗时,京兆县有个官人,姓韦名皋,表字武侯。

    其母分娩时,是梦非梦,见一族人,推着一轮车儿,车上坐一丈夫,纶巾鹤氅,手执羽扇,称是蜀汉卧龙,直入家中。

    惊觉来,便生下韦皋。

    其父猜详梦意,分明是诸葛孔明样子,因此乳名就唤做武侯,从幼聘张延赏秀才之女芳淑为婚。

    何期那延赏一旦风云际会,不上十余年,官至西川节度使。

    夫人苗氏,只生此女,不舍得远离,反迎女婿,到任所成亲。

    韦皋本孔明转生,自与凡人不同,生得英伟倜傥,意气超迈。

    虽然读书,要应制科,却不效儒生以章句为工,落落拓拓的,志大言大,出语伤时骇俗。

    张延赏以自己位高爵尊,颇自矜重。

    看了女婿这般行径,心里好生不喜,语言间未免有些规训,礼节上也多有怠慢。

    韦皋正是少年心性,怎肯甘心承受,见丈人恁般相待,愈加放肆。

    因此翁婿渐成嫌隙,遂至两不相见。

     那苗夫人眼内却识好人,认定了女婿是个未发迹的贵人,十分爱重。

    常劝丈夫道:“韦郎终非池中物,莫小觑了他。

    ”延赏笑道:“狂妄小子,必非远大之器,可惜吾女错配其人。

    ”苗夫人劝他不转,恐翁婿伤了情面,从中委曲周全。

    又喜得芳淑小姐知书达理,四德兼备,夫妻偕好,鱼水如同。

    以下童仆婢妾,通是小人见识,但知趋奉家主,哪里分别贤愚。

    见主人轻慢女婿,一般也把他奚落。

    韦皋眼里看不得,心里气不过,叹口气道:“古人有诗云:‘醴酒不设穆生去,绨袍不解范叔寒。

    ’我韦皋乃顶天立地的男子,如何受他的轻薄?不若别了妻子,图取进步。

    偏要别口气,夺这西川节度使的爵位,与他交代,那时看有何颜面见我!”遂私自收拾行装,打叠停当,方与妻子相辞。

    也不去相辞丈人,单请苗夫人拜别。

    可怜芳淑小姐,涕泣牵衣,挽留不住,好生凄惨。

    作丈夫的却捃手不顾,并不要一个仆人相随。

    自己背上行李,奔出节度使衙门,大踏步而去,头也不转一转。

    正是: 仰天大笑出门去,白眼看他得意人。

     韦皋一时愤气出门,原不曾定往何地,离了成都,欲待还家,却又想道:“大丈夫局促乡里,有甚出息。

    不如往别处行走,广些识见,只是投奔兀谁好?”又转一念道:“想四海之大,何所不容,且随意行去,得止便止。

    ”遂信步的穿州撞府,问水寻山,游了几处,却不曾遇见一个相知。

    看看盘缠将尽,猛然想起江夏姜使君与父亲有旧,竟取路直至江夏城中,修刺通候。

    原来这姜使君,双名齐胤,官居郡守。

    为与同僚不合,挂冠而归,年已五旬之外。

    夫人马氏,花多实少,单单留得一位公子,名曰荆宝,年方一十五岁,合家称为荆宝官。

    姜使君因为儿子幼小,又见时事多艰,遂绝意仕宦,优游林下,课子读书。

    当下问说是京兆韦郎拜访,知是故人之子,忙出迎接,叙问起居,随唤荆宝出来相见。

    使君分付儿子道:“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裁在古礼,理合如此。

    今韦郎长你十来岁,当以兄事之。

    ”荆宝领命,自此遂称为韦家哥哥。

    韦皋也请拜见夫人,以展通家之谊。

    姜使君整治酒席洗尘,馆于后园书室,礼待十分亲热。

    更兼公子荆宝,平日抱束书堂,深居简出,没甚朋友来往。

    今番韦皋来至,恰是得了一个相知,不胜欢喜,朝夕相陪,殷勤款洽,惟恐不能久留。

     韦皋念其父子多情,不忍就别,盘桓月余,欲待辞去。

    不道是时朝廷乏才任使,下诏推举遗逸。

    却有个谏议大夫,昔年曾为姜使君属吏,深得荫庇,因感念旧恩,特荐其有经济之才,可堪重任。

    圣旨准奏,即起用。

    姜使君久罢在家,梦里不想有人荐举,若还晓得些风声,也好遣人赶到京师,向当道通个关节,择个善地。

    那清水生活,谁肯把美缺送你呢?竟铨除了洮州刺兄。

    这所在乃边要地,又限期走马上任,兵部差人赍诰身,直送至家中。

    亲戚们都道复起了显官,齐来庆贺。

    那知姜使君反添了一倍烦恼。

    韦皋知其心绪不佳,即使作别。

    姜使君哪里肯放,说道:“老夫年齿渐衰,已无意用世,不想忽有此命。

    圣旨严急,势不容辞,只得单骑到任,勉支一年半载,便当请告。

    儿子年纪尚小,恐我去后,无人拘管,必然荒废。

    更兼家中诸事,老妻是个女流,只得屈留贤侄在此,一则与荆宝读书,成其学业,二来家间事体,有甚不到处,也乞指点教导。

    尊大人处可作一处,老夫入关便道,遣人送去,量不见责。

    ”韦皋见其诚恳,只得领命。

    此时正是八月末旬,姜使君也不便择吉,即日带领几个童仆起程。

    韦皋同了荆宝,送至十里长亭而别。

    正是: 别酒莫辞今日醉,故乡知在几时回。

     姜使君去后,马夫人综理家政。

    荆宝与韦皋相资读书。

    但年幼学识尚浅,见韦皋学问广博,文才出众,心中折服。

    名虽相资,实以师长相待,至敬尽礼,不敢丝毫怠慢,所以韦皋心上也极相爱。

    荆宝虽与韦皋同读书,只三六九会文,来至园中,余日自在宅内书房。

    时值十月朔旦,韦皋到马夫人处请安,荆宝留入一个书房待茶。

    大抵大家书房,不止一处,这所在乃荆宝的内书房,外人不到之地。

    以韦皋是通家至友,故留在此。

    走过回廊,步入室中,只见一个青衣小鬟,年可十余岁,独自个倚栏看花,见有人入来,即往屏后急走。

    荆宝笑道:“此是韦家哥哥,不是外人,可见一礼便了,不消避得。

    ”小鬟依言,向前深深道个万福。

    荆宝说:“韦家哥哥在此,你可烹一壶香茶送来。

    ”小鬟低低应声晓得而去。

    韦皋听了想道:“若论是个婢子,却不该教他向我行礼;若是亲族中之女,又不该教他烹茶送来,毕竟此女是谁?”虽则怀疑,却不好问得。

    不多时小鬟将茶送到,取过磁瓯斟起,恭恭敬敬的,先递与韦皋,后送荆宝。

    韦皋举目仔细一觑,眉目清秀,姿容端丽,暗地称羡道:“此女长成起来,虽非绝色,却也是个名妹。

    ”小鬟送茶毕,荆宝道:“你去唤小厮们来答应。

    ”小鬟领命回身。

     韦皋又看他行动从容飘逸,体段娉婷,耐不住,只问道:“小婢何名?”荆宝道:“此非婢也,乃乳母之女。

    小字玉箫,年纪小我四岁,从幼陪伴学中读书,他也粗粗的识得几字。

    前年父母并亡,宗族疏远,惟依我为亲。

    我亦喜他性格温柔,聪明敏慧,又好洁爱清,喜香嗜茗。

    至于整理文房书集,并不烦我分付,所以弟入内室,便少他不得。

    ”韦皋道:“原来如此。

    贤弟于飞后,定当在小星之列矣。

    ”荆宝道:“乳母临终时,倒有此意,小弟却无是心。

    ”韦皋道:“这又何故!”荆宝道:“乳娘列在八母。

    他的女儿,虽当不得兄妹,何忍将他做通房下贱之人。

    等待长成,备些妆奁,觅个对头,成就他一夫一妇,少报乳母怀哺之情,这便是小弟本念。

    ”韦皋道:“贤弟此念甚好。

    然既系乳母之女,又要一夫一妇,上一辈人,料必不来娶他。

    倘所托非人,如邯郸才人,下嫁厮养卒,便肮脏此女一生,岂不可惜?贤弟名虽爱之,实是害他了。

    况看此女,姿态体格,必非风尘中人,贤弟还宜三思斟酌。

    ”这番话,本是就事论事,原出无心。

    那知荆宝倒存了个念头,口中便谢道:“哥哥高见,小弟愚昧,虑不及此。

    ”心里想道:“韦家哥莫非有意此女么?乳娘原欲与我为通房,若托付与韦家哥哥,便如我一般了,有何不可?”又转念道:“我虽如此猜,却不知韦家哥果否若何,休要轻率便去唐突他。

    且再从容试探,别作道理。

    ” 自此之后,荆宝每到园中,即呼玉箫捧书随去。

    日常又教玉箫烹茶,送与韦皋,习以为常,往来无间。

    这女子一来年纪尚小,二来奉荆宝之命,三来见荆宝将韦皋相待如嫡亲哥子,他也便当做自家人,为此日亲日近,略无嫌避。

    常言不见所欲,使心不乱。

    韦皋本是个好男子,平日原不在女色上做工夫。

    初见玉箫,不过羡其姿态,他日定是个丽人。

    分明马上看花,但过眼即忘,何尝在意。

    及至常在眼前行走,日渐长成,趋承应对之间,又不轻佻,却自有韵度。

    韦皋此时这点心花,未免被其牵动。

    每在语言这中、使唤之际,窥探他的情窦如何。

    这般个聪明智慧的女子,有甚不理会?心里虽渐渐明白,却不露一毫儿圭角。

    荆宝从闲中着意,冷眼傍观,已晓得韦家哥留恋此女,意欲再待几年,等玉箫长大,送与他为妾。

    又虑着张小姐嫉妒不容,反而误此女终身,以此心上复又不决。

    那知: 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多情恋落花。

     韦皋在姜使君家里,早又过了两个年头,时当暮春天气,姜荆宝偶染小病,连日不至园中,独坐无聊,不觉往事猛上心来,想着丈人把我如此轻慢,真好恨也。

    叹口气道:“人生在世,若非出将入相,这文经武略,从何处发挥?然而英雄无用武之地,纵有纬地经天的手段,终付一场春梦。

    怎得使这班眼孔浅的小人,做出那前倨后恭的丑态?”又想:“岳母苗夫人,这般看待,何日得扬眉吐气,拜将封侯,教他亲见我富贵,在丈人面前,还话一声。

    ”又想:“淑芳小姐贤惠和柔,工容兼美。

    没来由成婚未久,一时间赌气出门:抛别下他,孤单悬望,我在此又挂肚牵肠。

    若功名终不到手,知道何日相见,夫妻重聚。

    ”想到此地,这被窝中恩爱,未免在念头上经过一番。

    正当思念之际,抬头忽见玉箫,一手执素白纨扇,一手提一大壶酒,背后跟着一个十来岁的小童,双手捧一盒子,走将入来。

    韦皋见了,急忙起身迎住,问道:“荆宝哥身子若何了?”玉箫道:“多谢记念,今日觉得健旺,已梳头了。

    想着韦家哥,书房中牡丹盛开,欲要来同赏,因初愈不敢走动,教送壶酒来,自己消遣。

    ”口中便说,将纨扇放下,忙揭开盒子,将酒肴摆在桌上。

    韦皋笑道:“我正想要杯酒儿赏花,不道荆宝哥早知我意,劳玉姐送来,教我怎生消受。

    ”玉箫道:“今早老夫人到鹦鹉洲去看麦,家中男女大小,去了大半。

    其余的又乘夫人不在家,荆宝官放假,都到城外踏青。

    只存门上人和这小厮在家,为此教玉箫送来。

    ”韦皋说:“可知道两个书童说,已禀过荆宝官,往郊外去烧香,教看园老儿在此答应。

    如今连这老头儿不知向那处打磕睡了。

    ”看那按酒的,乃是鹿脯、鹅鲜、火肉、腊鹅、青梅,绿笋、瓜子、莲心,共是八碟。

    玉箫将过一只大银杯斟起,递至面前说:“韦家哥哥请酒。

    ”韦皋道:“怎好又劳玉姐斟酒,你且放下,待我自斟自饮,从容细酌。

    ”玉箫道:“也须乘热,莫待寒了再暖。

    ”韦皋笑道:“只要壶中不空,就冷些也耐得。

    ”玉箫遂把酒壶放在桌上,取了纨扇,和着小厮走出庭前。

     此时玉箫年方一十三岁,年纪稍长,身子越觉苗条,颜色愈加娇艳,唇红齿白,眉目如画。

    韦皋数杯落肚,春意满腔,心里便有三分不老实念头。

    欲待说几句风流话,去拨动他春心,又念荆宝这般的美情,且是他乳娘之女,平日如兄若妹,怎好妄想,勉强遏住无名相火。

    一头饮酒,冷眼瞧玉箫,在牡丹台畔,和着小厮,举纨扇赶扑花上碟儿。

    回身慢步,转折蹁跹,好不轻盈袅娜!韦皋心虽按定,那两脚却拿不住,不觉早离了坐位,也走到花边,说道:“玉姐,蝶儿便扑,莫要扑坏了花一心。

    ”玉箫听了,心头暗解,未免笑了笑,面上顷刻点上两片胭脂。

    遂收步敛衣,向花停立,微微吁喘。

    韦皋此际,神魂摇动,方寸萦乱,狂念顿起,便欲邀来同吃杯酒儿。

    又想情款未通,不好急遽;且又有小厮在旁碍眼,却使不得。

    那一点邪焰,高了千百丈,发又发不出,遏又遏不住,反觉无聊无赖,仍复走去坐下,暗叹道:“这段没奈何的春情,教我怎生发付他。

    ”踌躇一番,乃道:“除非如此如此,探个消耗,事或可谐。

    倘若不能,索性割断了这个痴念,也省得恼人肠肚。

    ”手中把酒连饮,口中即咿咿唔唔的吟诗。

    玉箫喘息已止,说道:“韦家哥哥,慢慢的饮,我先去也。

    ”韦皋道:“且住。

    我方作赏花诗,要送荆宝官看,却乏笺纸,欲用玉姐纨扇,写在上面,不知肯否?”玉箫道:“这把粗扇,得韦家哥的翰墨在上,顿生光彩了,有何不肯。

    ”即将纨扇递上,韦皋接来举笔就写。

    临下笔,又把玉箫一看,才写出几行不真不草的行书。

    前边先写诗柄道:“春暮客馆,牡丹盛开。

    姜伯子遣侍玉姬送酒,对花把盏,偶尔记兴。

    ”后写诗云: 冉冉年华已暮春,花光人面转伤神。

     多情蝴蝶魂何在,无语流莺意自真。

     千里有怀烹伏妇,五湖须载苎萝人。

     月明此夜虚孤馆,好比桃源一问津。

     写罢,递与玉箫道:“烦玉姐送上荆宝官,有兴时,司也和一首。

    ”玉箫细看这诗,虽然识得字,却解不出意思,更兼有几个带草字儿不识,逐一细问。

    韦皋一面教,一面取过大茶瓯,将酒连饮。

    须臾间,吃得个壶无余滴,大笑道:“我兴未阑,壶中已空。

    玉姐可与荆宝官,再取一壶送来,以尽余兴。

    ”玉箫应诺,留下果菜,教小童拿着空壶,回见荆宝,说:“韦家哥见送酒去,分外欢喜,只是气象略狂荡了些,比不得旧时老成了。

    ”荆宝问怎样狂荡,玉箫乃将扑蝶的冷话说出。

    荆宝笑道:“读书人生就这般潇洒,有甚不老成。

    ”玉箫又道:“他又做甚牡丹诗,写在我扇上,教送荆宝官看,若有兴,也和一首。

    ”即将扇儿递与。

    又道:“他写罢把大瓯子顷刻饮个干净,道尚未尽兴,还要一壶。

    ”荆宝道:“兴致既高,便饮百壶也何妨。

    ”看罢扇上所题,点头微笑道:“韦家哥风情动矣。

    ”暗想:“我向有此心,一则玉箫年幼,二来未知张小姐心性若何。

    故迟疑未决。

    看这诗,分明是求亲文启,我不免与他一个回帖。

    ”吟哦一回,拈笔就扇上依韵题诗八句,也是不真不草的行书。

    写毕又想:“若把此情与玉箫说明,定不肯去。

    我且含糊,只教他送酒,其间就里,等两人自去理会。

    ”遂把扇递与玉箫道:“你可再暖五壶酒,连这扇和小厮同去,送与韦家哥哥,须劝他开怀畅饮,方才有兴。

    ”玉箫道:“天色将晚,园中冷静,我不去罢。

    ”荆宝道:“今夜是三月十六,团圆好日。

    天气清朗,月色定佳,便晚何妨,若怕冷静,就住在彼。

    ”玉箫听了便道:“荆宝官,这是甚么话?”荆宝笑道:“你道怕冷静,所以我是这般说。

    你莫心慌,此际家人们将次回来,少不得还送夜饭来哩。

    ”玉箫领命,忙去暖酒,荆宝又悄地分付小童先还。

     不一时,玉箫将酒暖得流热,把与小童,捧着同往。

    临行,荆宝又叮咛道:“韦家郎君,便是我嫡亲哥哥一般,你服事他即如服事我,莫生怠慢。

    ”玉箫不知就里,只得答应声晓得了。

    一头走,一头思想:“荆宝官这些话,没头没脑,不知是甚意思?”心头方想,脚尘已早到园中。

    韦皋正在牡丹花下,背着手团团的走来走去的,想着玉箫,恨不能一时到手。

    又想荆宝情况甚厚,恐看出诗句意味,恼我轻狂无赖。

    又怕玉箫,嗔怪挑拨他,在荆宝面前,增添几句没根基的话。

    这场没趣,虽不致当面抢白,我却无比颜脸见他。

    正当胡思乱想,蓦地背后叫声:“韦家哥哥,又送酒来了。

    ”这娇滴滴声音,正是可意冤家。

    喜得满面生花,急转身来迎,已知荆宝无有愠意,一发放胆说道:“玉姐如何去了这一会,教我眼都望穿了。

    ”玉箫笑道:“怎地这般喉急?”韦皋道:“花意正好,酒兴方来,急切不能到口,把我弄得个醉不醒,不上不下,可不要死了么?如今你来便好,救命的到了。

    ”玉箫笑道:“难道酒是韦家哥哥的性命?”韦皋笑道:“我原是以酒为命的,但救命还须玉姐。

    ”玉箫听了,脸色顿改,说道:“韦家哥哥,如何这般罗唣起来,莫非醉了。

    ”韦皋陪着笑脸,作个揖道:“一时戏言,得罪休怪。

    ”玉箫道:“韦家哥放尊重些。

    倘小厮进去,说与荆宝官并夫人知道,成甚体面。

    ”韦皋此际方寸着迷,已忘怀有小童在旁,被这一言点醒,直回转头来,喜得小童已是不在。

    原来这小厮奉着主命,放下酒就回,所以连玉箫也不觉得。

     当下玉箫道:“只管闲讲,却忘了正事。

    ”将纨扇递与韦皋说:“荆宝官已和一诗在上,教送你观看。

    ”韦皋接扇看毕,不觉乱跳乱叫道:“妙,妙!好知己,好知己!”玉箫道:“为何这般乱叫起来?”韦皋不答应,连连把书房门掩上,扯过一张椅儿,即便来携玉箫手道:“请坐了,我好与你吃同罗杯。

    ”玉箫将衣袖一摆,涨红面皮说:“你从来不曾这般轻薄,今日怎地做出许多丑态,捏手捏脚,像甚规矩?”韦皋道:“我若要轻薄,也不到今日了。

    你荆宝官,写下回聘帖子,将你送与我为侍妾,乃明媒正娶的,并非暗里偷情。

    请小娘子回嗔作喜,莫错了吉日良时。

    ”玉箫道:“有甚回聘贴子在那里,说这样瞒天谎话。

    ”韦皋将起纨扇,指着荆宝那首诗,说道:“这不是回聘贴子,等我念与你听。

    ”遂喜孜孜的朗诵荆宝这诗。

    ”诗云: 剑南知别几经春,寂寞居停谅损神。

     梦着雨云原是幻,月为花烛想来真。

     小星后日安卑位,素扇今宵是老人。

     分付桃花莫相笑,渔郎从此不迷津。

     玉箫听了道:“虽有这诗,不晓得其中是甚意思,如何就当着甚么回聘贴子。

    ”韦皋道:“不难,待我解说与你听。

    第一句是说我离成都久了;第二句说住在此园,冷淡寂寞;第三句说我一向思想你,还是虚帐;第四句说今夜月明,就当花烛,正好成婚;第五句说教你安守侍妾之分;第六句说这扇和诗句便是媒人;第七句八句说,我与你成就亲事,就比渔郎入了桃源洞,此是古话。

    ”玉箫听了解说,方才理会,说:“怪道来时荆宝官分付这些没头没脑的话,原来一句句藏着哑谜,教我猜详。

    ”方在沉吟,只听得阁阁的敲门声,韦皋问是那个,外边答应:“书童送夜饭在此。

    ”韦皋不免开门,两个书童,捧着桌榼果子,几色菜饭,两枝大绛烛,送将入来,说:“荆宝官传话,玉姐好生伏侍韦官人。

    这桌植送来做喜筵。

    蜡烛好做花烛,明早荆宝官亲来贺喜。

    ”玉箫听说这话,转身背立。

    韦皋便道:“多谢荆宝官盛情厚意,明日容当叩谢。

    ”书童连忙将绛烛点起,自往外边。

    韦皋仍将门闭上,回身说道:“何如,韦家哥哥可是说瞒天话的么?”又走出庭内,折一枝牡丹花,插入瓶中,摆在桌上道:“这才是真正花烛成亲。

    ”玉箫道:“既然是主人之命,怎敢有违。

    请韦君上坐,受玉箫一拜,以尽侍妾之礼。

    从此后称呼韦家郎君,再不叫韦家哥哥了。

    ”道罢便倒身下拜,韦皋连忙扶他起来,自己不觉倒拜下去。

    这个拜,那个起,一上一下,全无数目。

    若有掌礼人在旁,可不错乱了兴拜两字。

    虽然草草姻缘,果然明媒正娶。

    此夜肖景,玉箫姐少不得: 含苞豆蔻香初剖,漏泄春光到海棠。

     迷离春睡,日高才起。

    韦皋开出门来,不道荆宝已着书童,把玉箫镜奁妆具,拿在门首等候了。

    梳洗未完,荆宝已到,见了韦皋只是笑。

    韦皋见了荆宝,也只是笑。

    玉箫满面羞涩,低着头也微微含笑。

    妆罢,同荆宝见个礼儿,荆宝少坐即起,玉箫仍复后随。

    荆宝道:“你今后在此服事韦家哥哥,不必随我了。

    ”玉箫方住了足步。

    过了两日,马夫人从庄上回来,玉箫入室拜见。

    荆宝告说:“韦家哥独居寂寞思家,儿子已将玉箫送与为妾。

    ”夫人闻言大喜。

    却是为何?向年乳母临终,终求夫人,有把玉箫荆宝为通房的话。

    目今俱各年长,时刻不离,疑惑暗里已成就好事。

    后日娶来媳妇,未知心性若何,倘若猜疑妒忌,夫妻大小间费嘴费舌,像甚么样?今将伊送与了韦皋,岂不省了他时淘气,所以甚喜,又与若干衣饰。

    荆宝别有所赠,自不消说。

    韦皋既得玉箫,已遂所愿,更喜小心卑顺,朝夕陪伴读书,焚香瀹茗,无一些俗气,彼此相怜相爱,两情缱绻。

     那知欢娱未久,离别早到。

    原来韦皋父母记念儿子,曾差人到西川张节度处探问,此时已不在彼,使人空回。

    后来姜使君送到书信,方知反在江夏。

    书中说,不过年余便归,何期姜使君洮州之任,急切不能卸肩,所以连韦皋也不得还家。

    及至有了玉箫绊住,归期一发难定。

    其父一则思忆,二则时近科举,即遣人持书到江夏接他回去。

    韦皋见书中语意迫切,自悔孟浪,久违定省。

    此时思亲念重,恨不得一刻飞到家中,把这片惜玉怜香的心情,便看得轻了。

    且不与玉箫说知,先请姜荆宝出来,告其缘故,说:“老父老母,悬望已极,不才更不能少淹,明日即当就道。

    玉箫势难同往,只得留下,待有寸进,便来接取。

    但是烦累贤弟,于心不安。

    ”荆宝道:“兄长何出此言,小弟承蒙教益,报效尚未知在于何日,此等细事,何足挂怀。

    再欲留兄住几时,因见老伯书中,如此谆切,强留反似不情。

    兄长只管放心回府,不消萦虑。

    ” 韦皋谢了荆宝。

    然后来对玉箫说:“我离家已久,老亲想念,特地差人来接。

    怎奈各镇跋扈,互相侵凌,兵戈满地,途中难行。

    不能携你同归,暂留在此,你须索耐心。

    ”玉箫闻言,暗自惊心,说道:“郎君省亲大事,怎敢阻挡。

    但去后不知何日才来,须有个定期,教奴也好放心。

    ”韦皋道:“我此去若功名唾手,不出二三年即来。

    倘若命运蹭蹬,再俟后科,须得五年。

    ”玉箫道:“妾幼失父母,惟以荆宝官为亲。

    今归郎君,将谓终身有托,何期未及半载,又成离别。

    妾之薄命,一至于此!”心中伤感,不觉泪随言下。

    韦皋也自凄然,再三安慰。

    正言间,荆宝携着酒肴,入来送行。

    三人对坐饮酒间,玉箫愁容惨切,泪流不止。

    荆宝道:“韦家哥暂去就来了,不必如此悲伤。

    ”玉箫道:“世间离别,亦是常事,原不足悲,玉箫自伤簿命,不知此后更当何如,所以悲耳。

    ”言罢愈加啼泣。

    荆宝、韦皋,亦各欷歔,不欢而止。

    这一宵枕上泪痕,足足有了千万滴。

     次早韦皋收拾行装,拜辞马夫人,荆宝馈送下程路费,自不必言。

    监行之际,玉箫含泪执手道:“郎君去则去矣,未审三年五年之约,可是实话?”韦皋道:“留你在此,实出不得已,岂是虚语。

    即使有甚担搁,更迟二年,再没去处了。

    ”玉箫道:“既恁的说,妾当谨记七年之约了,郎君幸勿忘之。

    ”韦皋道:“神明共鉴,七年之后,若是不来,以死相报。

    ”玉箫道:“七年不至,郎君安得死,或妾当死耳。

    ”语毕,泪如雨下,哽咽不能出声。

    荆宝执酒饯行,也黯然洒泪。

    韦皋向书囊中寻出玉环一枚,套在玉箫左手中指上。

    吩咐道:“这环是我幼时在东岳庙烧香,见神座旁遗下此环,拾得还家。

    晚间,随梦东岳帝君吩咐道:“这环有两重姻眷,莫轻弃了。

    ”我想入赘张节度,又得你为妾,岂不合着梦兆。

    今留与你为记,到七年后,再来相聚。

    ”口儿里如此说,心中也自惨然。

    斟过一杯,回敬荆宝作谢,再斟一杯送与玉箫。

    又道:“你好生收藏此环,留为他年之证验。

    ”情不能已吟诗一首道: 黄雀衔来已数春,别时留解赠佳人。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

     吟罢,道声:“我去矣,休得伤怀。

    ”玉箫道:“妾身何足惜,郎君须自何重。

    ”双袖掩面大恸,韦皋亦洒泪而行,荆宝又送一程方还。

     且说韦皋,一路饥餐渴饮,夜宿晓行,非只一日,回到家中,拜见双亲。

    父子相逢,喜从天降。

    问及新妇若何,丈人怎生相待,却转游江夏。

    韦皋将丈人怠慢,不合忿气相别的事,一一细述。

    父亲道:“虽则丈人见浅,你为婿的也不该如此轻妄。

    今既来家,可用心温习,以待科试。

    须挣得换了头角,方争得这口气。

    ”韦皋听了父亲言语,闭户发愤诵读,等到黄榜动,选场开,指望一举成名,怎知依然落第。

    那时不但无颜去见夫人,连故里也自羞归。

    想着姜使君在洮州,离此不远,且到彼暂游,再作道理,遂打书打发仆人,归报父母,只留一人跟随,轻装直至洮州。

    不道姜使君已升岭南节度,去任好些时了。

    韦皋走了一个空,心里烦恼,思想如今却投谁好。

    偶闻陇右节度使李抱玉好贤礼士,遂取路到凤翔幕府投见。

    那李抱玉果然收罗四方英彦,即便延接。

    谈论之间,见韦皋器识宏远,才学广博,极口赞羡,欲留于暮府。

    韦皋志在科名,初时不愿。

    李抱玉劝道:“以足下之才,他日功名,当在老夫之上。

    本朝出将入相,位极人臣,如郭汾一陽一、李西平之辈,何尝从科目中来。

    方今王室多,四方不静,正丈夫建树之秋,何必沾沾于章句求伸耶?”韦皋见说得有理,方才允从,遂署为记室参军。

    不久,改为陇右营田判官。

    从此: 抛却诗书亲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