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玉箫女再世玉环缘

关灯
    籍,撇开笔砚理兵农。

     话分两头。

    且说姜荆宝送别韦皋之后,将玉箫留入内宅,陪侍马夫人。

    过了两三月,姜使君升任还家,问知韦皋近归,玉箫已送为妾,尚留在此,嘱咐夫人好生看待。

    使君见荆宝年已长,即日与他完了婚事,然后带领婢妾仆人,往岭南赴任。

    马夫人也把家事交与荆宝管理,自引着玉箫,到鹦鹉洲东庄居住。

    原来夫人以玉箫是乳娘之女,又生性聪慧,从小极是爱惜。

    今既归了韦皋,一发是别家的人了,越加礼貌。

    玉箫因夫人礼貌,也越加小心。

    外面虽伏侍夫人,心中却只想韦郎,暗暗祷告天地,愿他科名早遂。

    待至春榜放后,教人买过题名小录来看,却没有韦皋姓字。

    不觉捶胸流泪道:“韦郎不第,眼见得三年相会之期,已成虚话了。

    ”嗟叹一会,又自宽解一番,指望后科必中。

    谁知眼巴巴,盼到这时,小录上依然不见,险些把三寸三分凤头鞋儿,都跌绽了,哭道:“五年来会的话,又不能矣。

    罢,罢!我也莫管他中不中,只守这七年之约便了。

    ”又想道:“韦郎虽不中,如何音信也不寄一封与我?亏他撇得我下。

    难道这两三年间,觅不得一个便人。

    真好狠心也,真好狠心也!” 似此朝愁幕泣,春思秋怀,不觉已过第七个年头。

    看看秋末,还不见到。

    玉箫道:“韦郎此际不至,莫非不来矣。

    ”这时盼望转深。

    想一回,怨一回,又哭一回,真个一刻不曾放下心头。

    马夫人看他这个光景,甚是可怜。

    须臾腊尽春回,已交第八年元旦。

    马夫人生平奉佛,清晨起来拜过了家庙,即到鹦鹉洲毗庐观烧香。

    那毗庐观中,有一土地庙,灵签极有应验。

    玉箫随着夫人,先在大殿上拈香,礼拜了如来,转下土地庙求签。

    夫人一问田宅人口,二问老使君在任安否若何,三问荆宝终身事业。

    三答问毕。

    玉箫也跪倒求签。

    他心上并无别事,只问韦郎如何过了七年不到,有负前约。

    插烛般拜了几拜,祷告道:“失主韦皋,若还有来的日子,乞求上上之签。

    若永无来的日子,前话都成画饼,即降个下下之签。

    ”祷告已毕,将签筒在手摇上几摇,扑的跳出一签,乃是第十八签,上注“中平”二字,又讨个圣笤,知用此签,看那签诀道: 归信如何竟渺茫,紫袍金带老他方。

     若存一陰一德还天地,保佐来生结凤凰。

     玉箫将签诀意思推详,愀然不乐,垂泪道:“神人有灵,分明说韦郎负义忘恩,不来的话了。

    ”心中一阵酸辛,不觉放声大哭。

    夫人见人,暗想今日是个大年朝,万事求一吉祥,没来由啼啼哭哭,好生不悦,即上轿还庄。

    玉箫收泪随归,请夫人上坐,拜将下去,说道:“方才毗庐观土地签诀,思量其中意味,韦郎必负前约,决然不来。

    即婢子禄命,也不长远,今日此拜,一来拜年,二来拜谢夫人养育之恩,三来拜别之后,生死异路,从此永辞矣。

    ”夫人见他说得凄惨,宽慰道:“后生家花也还未曾开,怎说这没志气的话。

    且放开怀抱,生些欢喜,休要如此烦恼。

    ”言未毕,外边荆宝夫妇到来拜年,双双拜过了夫人,然后与玉箫相见。

    玉箫道:“荆宝官请上,受奴一拜。

    ”便跪下去。

    荆宝一把拖住,说道:“从来不曾行此礼,今日为甚颠倒恁般起来?”玉箫道:“奴自幼多蒙看觑,如嫡亲姊妹一般,此恩无以为报,今当永诀,怎不拜谢。

    ”荆宝惊异道:“这是那里说起?”马夫人把适来毗庐观烧香求签的事说出。

    荆宝道:“签诀中话,如何便信得真。

    莫要胡猜,且吃杯屠苏酒遣闷则个。

    ”玉箫道:“这屠苏酒如何便解得我闷来?”一头吁叹,便走入卧房。

    休说酒不饮一滴,便是粥饭也不沾半粒,一味涕泣。

    又恐夫人听得见嫌,低声饮泣。

     次日荆宝入城,又来安慰几句。

    玉箫也不答应,点首而已。

    一连三日,绝了谷食,只饮几口清茶,声音渐渐微弱。

    夫人心甚惊慌,亲自来看,再三苦劝,莫要短见。

    玉箫道:“多谢人人美意,但婢子如此薄命,已不愿生矣。

    ”又道:“闻说凡人饿到七日方死,我今三日不食,到初七日准死。

    我今年二十一岁,正月初七日生辰,人日而生,人日而死。

    自今以后,不敢再劳夫人来看了。

    左手中指上玉环,是韦郎之物,我死之后,吩咐殡殓人,切勿取去,要留到一陰一司,与他对证。

    ”言罢,便合着眼,此后再问,竟不应声,准准到初七日身亡。

    原来相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猪,初三为羊,初四为狗,初五为牛,初六为马,初七为人。

    这便是人日而生,人日而死。

    夫人大是哀痛,差人报知荆宝,荆宝前来看了,放声恸哭,置办衣棺殡殓,权寄毗庐观土地庙傍,以待韦皋来埋葬。

    可怜: 生怀玩玉终教带,死愿欢衾得再联。

     再说韦皋,在李抱玉幕下,做营田判官。

    抱玉迁任,有卢龙节度使朱泚,带领幽州兵,出镇凤翔防秋,兼陇右节度使。

    见韦皋才能超众,令领陇右留后,与其将朱云光同守陇州。

    这留后职分,也不小了。

    但当时臣强主弱,天子威令,不能制驭其下,各镇俱得自署官职。

    故韦皋官已专制一方,尚未沾朝廷恩命。

    是时韦皋,迎父母到陇州奉养。

    其父说道:“你今做这留守官,虽非出自朝命,也不叫做落薄了。

    可差人通知丈人,接取媳妇到来,夫妻完聚,以图子息。

    ”韦皋道:“当年有愿,必要做西川节度使,与他交代。

    如今为这幕府微职,即去通知,岂不反被他耻笑。

    宁可终身夫妻间隔,没有子息,也就罢了。

    ”你且想他的志念,只在功名,连结发妻子尚不相顾,何况玉箫是个婢妾,一发看得轻了。

    所以七年之约,竟付之流水。

    古书有云:“有志者,事竟成。

    ”韦皋有了这股志气,在陇州九年,果然除授西川节度使,去代张延赏的职位。

     你道一个幕府下僚,如何骤然便到这个地位?原来是时代宗晏驾,德宗在位,朱泚为兄弟范一陽一节度使朱滔谋反的事,被朝廷征取入朝,留住京师,使宰相张镒出镇凤翔,命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征讨朱滔。

    姚令言领兵过京入朝,所部士卒,因赏薄作乱,烧劫库藏,杀入朝内。

    德宗出奔奉天,姚令言就迎请朱泚为主。

    凤翔将官史楚琳,本朱泚心腹,闻得朱泚做了天子,杀了张镒,据城相应。

    陇州守将朱云光也要谋杀韦皋,事露,率领所部去投朱泚。

    不想朱泚以当年识拔韦皋,自道必为其用,遣中官苏玉赍诏书,加韦皋官为中丞。

    苏玉途遇朱云光,各道其故,苏玉道:“将军何不引兵与我同往。

    韦皋受命不消说,若不受命,即以兵杀之。

    如取狐豚耳。

    ”牛云光依计复回陇州。

    韦皋早已整兵守城,在城上问云光道:“向者不告而去,今又复来何也?”云光答道:“前因不知公意向,故尔别去。

    今公有新命,方知是一家人,为此复来,愿与公协心共力。

    ”韦皋乃即开门,先请苏玉入城,受其诏书。

    复对云光说道:“足下既无异心,先纳兵仗,以释众疑,然后可入。

    ”云光欺韦皋是个书生,不以为意,慨然将兵器尽都交纳,韦皋才放他入城。

    次日设宴公堂款待,二人随从,俱引出外舍犒劳。

    韦皋喝声:“拿下!”两壁厢仗兵突出,擒苏玉、朱云光下座,刀斧齐下,死于非命。

    韦皋传令,苏玉、朱云光,逆贼心腹,今已伏诛,余众无罪。

    云光所部,人人丧胆,谁敢轻动。

    韦皋即日筑坛,申誓将士道:“史楚琳戕杀本官,甘从反叛,神人共愤,合当诛讨。

    如有不用命者,军法无赦。

    ”三军齐声奉令,震动天地。

     韦皋一面整练兵马,一面遣人至奉天奏报。

    德宗大悦,即以陇州为奉义军,授韦皋为节度使。

    及至朱泚破灭,中楚琳等诸贼俱受诛戮,德宗车驾还京,又加韦皋金吾大将军职衔。

    有吏部尚书肃复,出使复命,闻知韦皋仗义讨贼之事,奉言:“韦皋以幕府下僚,独建忠义,宜加显擢,以鼓人心。

    ”德宗准奏,为此特加仆射,领西川节度使,代张延赏镇守蜀地,延赏加同平章事致仕。

    韦皋接了这道诏书,喜不自胜,以手加额道:“今日方遂平生。

    ”又想丈人知得我前去,必不等交代,乃选轻骑,兼程赶去上任。

    父母辎装,从容后来。

    一路登山涉水,过县穿州,早至蜀中。

    那所属地方,才闻报新节度是甚韦皋,还不曾打听着实,是何出身,不道已至境上。

    急得这些官员,好不忙迫。

    韦皋正行间,前导报称:“此去成都,止有三十里了,使该先投名帖,通报张爷,方好出郭交代。

    ”韦皋道:“不但名帖,还要写书。

    ”分付随地暂停修书,准于明日辰时上任。

    前导禀说:“前去十里有大回驿,可以停止。

    ”韦皋道:“既有官驿,竞到彼便了。

    ”十里之程,不多时就到。

    韦皋进入驿中,取过文房四宝,拈笔在手,心中一想,不觉暗笑道:“天下节镇不少,偏偏镇守西川,岂非天遂人愿。

    我韦皋有此一日,不枉了老岳母苗夫人眼中识人,也不负芳淑小姐这几年盼望。

    只看张老头儿,怎生与我交代。

    ”又想:“我且耍他一耍,看他可解。

    ”乃写书两封,一封达于丈人,一封寄到芳淑小姐。

    内封各分二函,一写老相公开览,一写小姐亲拆。

    外边护封上,只标个张老爷。

    书封缄停当,差人到府投递。

    驿夫也自入城,遍报文武各衙门知道。

     差人赍书到镇府时,已是黄昏,辕门封闭。

    门役闻说是新任节度使的书启,又在明日上任,事体紧急,火速传鼓送进。

    一面传知本衙门役从,出城迎接。

    原来张延赏加平章致仕之命,两日前才知,虽说后任节度使姓韦名皋,也还未知是何处人。

    况且眼中认定女婿决不能够发达,只道与他同名同姓,所以全不动念,也不曾在妻女面前说起。

    又因罢官,心绪不佳,连日不出理事,惟以酒遣闷。

    这一日多了几杯酒,已先寝息。

    书入私衙,苗夫人接得,问道:“新任节度使,可知姓甚名谁?”家人答言:“闻说姓韦,但不晓得何名。

    ”夫人听说一个韦字,便想道:“莫非是我家这个韦皋。

    ”又叹口气道:“呸,我好痴也!他怎生得有这日,且看这书,是甚名字。

    ”即便拆开,内中却有两封,一封是与小姐的,惊怪道:“奇哉!新官的书,为何达与小姐?”急忙走到女儿房中说知其事。

    小姐也吃一惊。

    夫人放下第一封,先就将寄小姐这封书,拆开看时,上写: 劣婿韦皋顿首,启上贤德小姐夫人妆阁下: 贤卿出自侯门,归于寒素。

    仆不肖,以豪宕性情,不入时人耳目。

    幸岳母俯怜半子,曲赐提携,而泰山翁之鄙薄,且不若池中物也。

    荷蒙圣主隆恩,甄录微劳,命代尊大人节钺。

    诚恐当年冰炭,不堪此日寒暄,相见厚颜,彼此无二。

    姑暂秘之,勿先秽听。

    别后情怀,容当面罄,不便多渎。

     夫人看罢,不胜欢喜,说:“谢天地,韦郎今日才与我争得这口气也。

    ”将信递与女儿,小姐看了说:“韦郎书中意思,还不忘父亲当年怠慢之情。

    倘相见时,翁婿话不投机,怎生是好?”夫人摇一摇手,笑道:“这到不必愁,你爹是肯在热灶里烧火,不肯在冷灶里添柴的。

    但见韦郎今日富贵,又是接代的官,自然以大做小,但凭女婿妆模作样,自会对付。

    自看韦郎与丈人的书上,写些甚么来。

    ”拆开观看,其书云: 老相公威镇全蜀,名播华夷,不肖翱钦仰久矣。

    翱忆旧游锦城,越今寒暑迭更,士风在变,将来者进,而成功者退。

    意者天道消长,时物适与之会耳。

    翱早岁明经,因进士未第,浪游湖海,勉就幕僚。

    偶当啸沸之秋,少效涓埃之报,乃荷圣明轸念,不次超擢,拨置崇阶。

    此托庇老相公之余荫,而鲰生过遇多矣。

    不揣老相公何以教我,使斗筲小器,不至覆餗,抑籍有荣施也。

    身迟郭外,先此代布,不宣。

    通家眷晚生韩翱顿首拜。

     夫人看到通家眷晚生韩翱这几个字,又惊怪道:“小姐,你看这书,又是怎的说?”小姐看了笑道:“笔迹原是韦郎的,他故意要如此唐突老丈人,也不见得忠厚,也不见得是不念旧恶。

    如今且只把这一封与爹爹看,看他怎的说。

    ” 明早夫人对延赏道:“新官昨夜书到,因你睡熟,不好惊动。

    ”延赏道:“书在何处?”夫人袖里,拿出第一封来。

    ”延赏看罢,呵呵大笑道:“只管说是韦皋,原来是韩翱。

    ”夫人道:“甚么韦皋,韩翱?”延赏道:“前日报事的说,新节度使姓韦名皋,我道怎的与我不成器没下落的女婿同名同姓。

    原来是韩翱,误传错了。

    ”苗夫人道:“莫非真是我家女婿?“延赏道:“好没志气,女婿可是乱认得的,见有书在此。

    ”夫人道:“莫非你的目力不济,须再仔细看他个真切。

    ”延赏道:“我目力尽不差,只是你的痴念头,倒该撇开了若论我家不成器没下落的韦皋,千万个也饿死在野田荒草中了。

    ”夫人笑道:“且休只管薄他,新节度使还有一封书在此,你且认认,是韩翱,还是韦皋?”袖中取出那第二封,递与延赏,延赏看罢道:“是,是,是。

    ”将书一扯,扯得粉碎。

    即出私衙升堂,讨了一乘暖轿,唤几名心腹牙兵跟随,不用执事,径从成都府西门出去。

     衙役飞奔大回驿,报说:“张爷已从西门去了,不肯交代,未知何意。

    ”韦皋笑道:“君民重务,如何不肯交代,但吉时已到,且先上任,再作道理。

    ”二十里程途,不多时便到了。

    进了成都城,直至节度使府中,升堂公座,文武百官,各各参谒已毕,径自退堂。

    苗夫人与芳淑小姐,俱是凤冠霞帔,在私衙门口迎接。

    衙门人都惊怪道:“旧官家小,也怎迎接新官?”那里知得其中缘故。

    韦皋入进私宅,先参拜了丈母,然后与芳淑小姐交拜。

    礼毕,说道:“丈人女婿,原无回避之例。

    岳父虽不交代,然女婿参拜丈人,却是正理,还请出拜见。

    ”苗夫人道:“往事休提,只言今日,莫记前情。

    ”须臾摆下筵宴,苗夫人一席向南,韦皋一席向西,芳淑小姐一席向东,衙中自有家乐迭奏,直饮到月转花梢,方才席散。

    正是: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次早,苗夫人对韦皋说道:“贤婿夫贵妻荣,老身已是心满意足。

    但老相公单身独往,我却放心不下,只得也要回去。

    ”韦皋道:“本合留岳母在此奉养,少尽半子之情才是。

    但是岳丈恝然而去,子婿心上,也是不安,怎好强留,便当佥发夫马相送。

    ”老夫人也有主意,将资橐奴仆,各分一半带归,留一半与女婿,即日起程。

    韦皋夫妇,直送至十里长亭方回。

    张延赏料道夫人必来,停住在百里外等候,一齐同行。

    朝中大臣奏言:“昔年车驾幸奉天时,延赏馈饷不绝,六宫得以无饥,其功不小,况年力尚壮,不宜摈弃。

    ”德宗准奏,遂拜左仆射同平章事,入朝辅相。

    延赏行至半途,接了这道诏旨,喜从天降,归家展墓后,即进京为相。

    芳淑小姐闻知,劝丈夫修书致候,韦皋羞过了丈人一番面皮,旧嫌冰释,依然遣人候贺。

    张延赏也不开看,连封扯碎,驱出使人。

    老夫人过意不去,倒写书覆谢了女婿。

    其时韦皋父母已至,一家团聚安乐,自不必言。

     单说这节度使,镇守一方,上管军,下管民,文官三品以下,武官二品以下,皆听节制。

    一应仓库狱囚,事事俱要关白。

    新节度案临,各属兵马钱粮。

    都造册送验;狱中罪囚,也要解赴审录。

    韦皋一日升堂理事,眉州差人投文,解到罪囚听审。

    韦皋即传带进,约有百余人,齐齐跪在丹墀。

    内中一个少年,高声喊将起来,叫道:“仆射,仆射,你可想江夏姜使君儿子姜荆宝么?”吓得两边上下役从并解人,都手忙脚乱,齐声止喝,不得喧嚷。

    那知恩人想见,分外眼明。

    韦皋在上,听见“姜荆宝”三字,也自骇然,即便唤至案,问道:“你为何自江夏来到此地,因何事犯着重罪,何细细说来。

    ”荆宝道:“自仆射别后,老父升任岭南,官有八年,请告还家。

    正值天子过灭朱讹,还京开科取士,荆宝侥幸一第,得选青神县令。

    至任未及半年,何期家僮漏火,延烧公厅廨宇,印章文卷,尽归一烬。

    依律合问死罪,幸得本县乡绅士民,怜我为官清正,到上司县保去任。

    张令公批令监禁本州,具奏朝廷,听候发落。

    前在狱中,闻说新节度使姓名,我道必是韦家哥哥了。

    今日得见,果然不谬,望乞拯救则个。

    ”韦皋听罢,说道:“原来为此缘故,此系家人过误,情有可原。

    ”即教左右除去刑具,引入客馆。

    香汤淋浴,换了巾帻衣裳,送入私衙,分付整酒伺候。

     堂事毕,退归衙中,与荆宝重新叙礼,又请出父亲相见。

    礼罢,入席饮酒,从容细询姜使君夫妇起居,又问宝夫人何在。

    荆宝道:“老父老母,以年迈不曾随弟赴任,近日书来,颇是康健。

    敝房自遭变后,即打发还家,止留一僮,在此伏侍。

    ”韦皋又问玉箫向来安否。

    荆宝闻言,颜色愀然,说道:“仆射自分别时,原约定七年为期。

    那知逾时不至,玉箫短见,愤恨悲啼,不食七日而死。

    临死泣告老母,说指上玉环乃韦郎所赠,要留作幽冥后会之证,切戒殡殓者不可取去。

    为此入殓时,弟素自简视,不使遗失。

    其棺权寄鹦鹉洲毗庐观土地庙傍,以待仆射到来葬埋,至今尚在。

    ”韦皋听罢,禁不住情泪交流,说道:“我当年止为落魄,见侮于内父,故归家后,锐志功名,道路不通,所以不能践约。

    今幸得遂素愿,少抒宿愤,已与山妻道知贤弟赠妾美情,正欲遣人迎娶,不道此女已愤恨而亡,此真韦皋之薄幸也!”言讫唏嘘不已,为此不欢而罢。

    明日即修奏章,替荆宝开罪。

    大略言家人误犯失火,罪及家长,当在八议之例,况姜荆宝年少政清,圣明在上,不忍禁锢贤人,合宜宥其小过,策以后效。

    一面奏闻朝廷,一面又作书通达执政大臣,并刑部官员。

    此时陇右未靖,德宗皇帝方将西川半壁,依靠韦皋作万里长城,这些小事,安有不听之理。

    真个朝上夕下,一一如议,圣旨批下,以过误原释,照旧供职。

    荆宝脱了死罪,又得复官,向韦皋叩头,拜谢再生之恩。

    韦皋治酒饯行,差人护送至青神上任。

    分明正是: 久滞幽魂仍复活,已寒灰烬又重燃。

     再说韦皋,思念玉箫,无可为情。

    乃于所属州县,选择十七众戒行名僧,于成都府昭应祠中,礼拜梁皇宝忏,荐度幽灵。

    每日早晚,韦皋亲至焚香礼拜,意甚哀苦。

    这十七众名僧,道行高强,韦皋也十分敬重。

    礼佛之暇,与众僧茶话,分宾主而坐,众僧启口道:“大居士哀苦虔诚,贫僧辈也庄诵法宝,尊宠必然早离地狱,超升净土矣。

    ”韦皋道:“幽冥之事,不可尽求报应,也只我尽我心耳。

    ”首座老僧高声道:“檀越既不信佛法果报,连这礼忏,也是多事了。

    ”韦皋谢道:“弟子失言有罪。

    ”到第五日,完满回衙,礼送诸僧去讫。

    韦皋还府,是夜朦胧睡中,见一金甲神,称是护法天尊,说:“节度礼忏虔诚,特来传你一信。

    ”韦皋忙问何信,金甲神腾空而起,抛下玉柬,上有十二个字,写道: 姓甚么,父的父,名甚么,仙分破。

     韦皋得此一梦,即时惊醒,梦中意思,全然不解。

    想着玉箫,愈生惨侧,一连三日,不出衙理事。

    芳淑夫人见他忧愁满面,问其缘故。

    韦皋将姜荆宝相待始终,玉箫死生缘由说出。

    夫人劝道:“死者不可复生,若思念过情,反生疾病,何不公付官媒,各处简选一美貌女子,依旧取名玉箫,这便是孔融思想蔡伯喈,以虎贲贱人相代。

    ”此乃夫人真意,韦皋只怕是戏谑,也无言相对。

     军府事体多端,第四日勉强升堂,可是三日不曾开门,投下文书,堆积如山。

    方在分剖之间,忽听门外喧嚷,问是何故。

    中军官飞奔出去,看了进来,禀覆道:“辕门口有一老翁,手执空中帖,自称为祖山人,要人来相见。

    门上人不容,所以喧嚷。

    ”韦皋听了,恍然有悟,想起前夜梦中十二字哑谜,姓甚么,父的父,这不是祖字,仙分破,这不是山人二字。

    此梦正应其人,必有缘故。

    即便请入宾馆相见,韦皋下阶礼迎。

    祖山人长揖不拜,宾主坐下。

    韦皋问道:“公翁下顾,有何见教?”祖山人道:“野人知尊宠思感而殁,幽灵不昧,睇念无忘。

    幽冥怜其至情,已许转生再合,但去期尚远。

    昨闻节度使亦悼亡哀痛,礼忤拜祷,已感幽审,上达天听,并牵动野人婆心,愿效微力,令尊宠返魂现形,先与节度相见顷刻,何如?”韦皋连忙下拜道:“若得如此,终身感佩大德,但不知何时可至?”山人道:“节度暂停公务,于昭应祠斋戒七日,自有应验。

    ”言罢,又长揖相别。

    韦皋再欲问时,山人摇手道:“不用多言。

    ”竟飘然而去。

    韦皋此时半信半疑,退入私衙,与夫人说其缘故。

    夫人道:“鬼神之事,虽则渺茫,宁何信其有。

    ”韦皋点头称是,随即出堂,分付一应公事,俱于第八日理行。

     当晚即往昭应祠斋宿,夜间不用鸣锣击柝,恐惊阻了神鬼来路。

    到了第七夜,大小从役尽都遣开,独自秉烛而坐。

    约莫二更之后,果然有人轻轻敲门,韦皋急开门看时,只见玉箫飘飘而来,如腾云驾雾一般。

    见了韦皋,行个小礼,说道:“蒙仆射礼忏虔诚,感动阎罗天子,十日之内,便往托生。

    十二年后,再为侍妾,以续前缘。

    ”韦皋此时,明知是鬼,全无畏惧,说道:“我只为功名羁滞,有爽前约,致卿长往,懊悔无及,不道今宵复得相会。

    ”一头说,一头将手去拽他衣袖。

    倏见祖山人从外走来,说道:“幽明异路,可相见,不可相近。

    ”举袖一挥,玉箫就飘飘而去,微闻笑语道:“丈夫薄幸,致令有死生之隔。

    ”须臾影灭,连祖山人也不见了。

    韦皋叹道:“李少翁返魂之术,信不谬也。

    ”正是: 香魄已随春梦杳,芳魂空向月明过。

     韦皋在镇,屡破吐蕃,建立大功,泸僰归心,西南向附。

    天子大加褒赏,累迁中书令,久镇西蜀。

    他自德宗贞元之年莅任,至贞元十三年,八月十六,适当五十初度。

    各镇遣人贺寿,送下金珠异物,不计其数。

    独东川卢八坐,送一歌女,年方一十三岁,亦以玉箫为名。

    韦皋见了书贴,大以为异。

    即便唤进,仔细一观,与当年姜荆宝所赠玉箫,面庞举动,分毫不差。

    其左手中指上,有肉环隐出,分明与玉箫留别带在指上的玉环相似。

    韦皋看了叹道:“存殁定分,一来一往。

    十二年后,再续前缘之言,确然无爽。

    谁谓影响之事,无足凭哉?”为此各镇所馈,一概返还,单单收这一个美人。

    送入衙内,拜见太翁老夫妇,并芳淑夫人,言其缘故,无不骇异。

    夫人念其年幼,大加珍惜,韦皋相爱,也与昔日姜氏园中一般。

     正当欢乐之际,天子降下一封诏书,说淮西彰义节度使吴少诚,背叛为逆,掠临颍,围许州,十分猖獗。

    诏使四镇兵征讨,俱为所败,特命韦皋帅领川兵,由荆楚进攻蔡州,捣其巢穴。

    韦皋遵奉敕书,即便部署兵马,择日起程。

    以军中寂寞,携带玉箫同往。

    正欲出兵,苗夫人差人赍书,前来报讣,说老相公已故。

    韦皋叹道:“岳父虽然炎凉,何至死生不能相见。

    ”为之流泪。

    芳淑夫人,伤心痛哭,白不必说。

    韦皋即便遣得力家人前去,代苗夫人治丧,安葬事毕,就迎苗夫人到任所奉养。

    打发使人去后,亲提一精一兵一万,出巴峡,直抵荆襄。

    此时姜荆宝已升任太守,因姜使君夫妇双亡,丁忧在家。

    韦皋以去路不远,方待遣人吊唁,忽然又有一道诏书来到,说吴少诚因闻调发各镇大兵会剿,心中畏惧,悔过归诚,上表纳贡谢罪。

    朝廷赦宥,复其官爵,令诸道罢兵还镇。

    韦皋暗想:“昔年姜使君相待之厚,此去水路甚近,今已罢兵,何不亲往一拜?况玉箫停榇未葬,就便又完此心事,一举两得,甚是有理。

    ”即遣心腹将官,率兵先回。

    止带玉箫,并亲随人等,与地方官讨了一只大船,顺顺而下。

    至了江夏,差人报知荆宝。

     原来荆宝感韦皋救死复官之德,沉檀雕塑生像,随身供养,朝夕礼拜。

    此番听得特来祭吊,飞奔到船迎接。

    韦皋请进船中。

    礼毕,随唤过玉箫来相见。

    笑道:“贤弟,你看这女子,与向日玉箫何如?”荆宝仔细一觑,但见形容笑貌,宛然无二,心中骇异,请问此女来历。

    韦皋将祖山人返魂相见,及卢八坐生辰送礼的事,细述一遍,不由人不啧啧称奇。

    其时韦皋,已备下祭文香帛牲礼,拜奠了姜使君夫妇。

    带着玉箫,同到鹦鹉洲毗庐观停榇之处,也备有牲酒,向棺前烧奠一番。

    因现在玉箫,即是其后身,所以全无哀楚。

    又想埋葬在此,后来无人看管,反没结果,不如焚化,倒得干净。

    及至开棺,只见一阵清风,从空飞散,衣裳环佩,件件鲜明。

    骸骨全无,止有一玉环在内。

    众人看了,摇头吐舌,齐称奇怪。

    韦皋拈起这玉环,与玉箫指上玉环一比,确似一样。

    那指上现出肉环,即时隐下。

    便半环套在指上,不宽不紧,刚刚正好。

    韦皋猛然想起,对荆宝说道:“当年梦东岳帝君,说此环有两重姻眷。

    我只道先赘张府,后得玉箫,已是应矣,那知却在他一人身上。

    前生后世,做两重烟眷,方知玉环会合,生死灵通,真正今古奇事。

    ” 当下韦皋辞别荆宝,登舟回归成都。

    不久苗夫人丧葬事毕,也迎请来到。

    韦皋在镇共二十一年,进爵为南康王,父母俱登耄耋,诰封加其官。

    芳淑夫人与玉箫俱生有儿子,克绍家声。

    川中人均感其恩惠,家家画像,奉祀香火。

    看官,须晓得韦皋是孔明后身,当年有功蜀地,未享而卒,所以转生食报。

    至于姜荆宝施恩末遇,后得救生;玉箫钟情深至,再世续缘;此正种花得花,种果得果。

    花报果报,皆见实事,不是说话的打班语也。

    诗云: 举世何人识俊髦,眼前冷暖算分毫。

     施恩得报惟荆宝,再世奇缘只玉箫。

     蜀镇令公真葛亮,张家女婿假韩翱。

     请君略略胸襟旷,莫把文章笑尔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