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关灯
小
中
大
卷二
起自太原至京城凡一百二十六日
秋七月,壬子,以四郎元吉为太原郡守,留守晋阳宫,文武后事并委焉。
义师欲西入关,移营于武德南。
癸丑,将引帝立军门,仗白旗而大号誓众,文曰:“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
日月著明,亏昃贬其贞满。
惟神莫测,尚乃盈虚,矧兹王道,能无悔吝。
克先帝世,炎汉商周,拨乱乘乾,多历年所。
厥嗣坠绪,时属艰危,则其股肱宰衡,藩屏亲戚,戮力同奖,推心翼戴。
颠或可扶,纠合而奔,官守恶不可救,废放而安宗社。
伊、霍、桓、文,并其人也。
率尔踵武,代有其事,布在方策,可得而言。
日者苍精云谢,炎运将启,上天眷命,属乎隋室。
于是我高祖文皇帝,以后父之尊,周亲入相。
豹变陕左,龙飞汉东,诛尉迥于韩魏,则神钲遏响。
剿王谦于巴蜀,则灵山斯镂。
四罪咸服,九有乐推,经纶帷幄之间,揖让岩廊之内。
造我区夏,不更期月。
舜、禹以来,受终未有如斯之易者。
以故临朝恭己,庶绩为心,亲览万机,平章百姓。
兢兢慎于驭朽,翼翼惧于烹鲜。
齐六合为一家,等黔黎于赤子。
有陈不率,殄虐政于江湖。
獯丑相屠,降封虏于沙漠。
其吊民也如彼,其和戎也若兹。
散马牛于山林,铸剑戟为农器。
求瘼恤隐,讼息刑清。
轻徭薄赋,家给人足。
仓库流衍于里闾,职贡委输于帑藏。
岂独水衡贯朽,常平粟红而已哉。
加以爱民治国,节用而敦本。
深根固蒂,因河而践华。
肆觐朝宗,止于京邑。
玄览纵观,弗逾岐下。
遐迩叶和,内外禔福。
凯泽洋溢,休祥绍至。
一世之氓,咸赖仁寿。
二纪之治,可谓隆平。
扬往初,历选前辟。
诗书所美,莫之能尚。
然圣人千虑,失于知子。
以正万国,轻易元良。
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
兆乱之萌,于是乎在。
异哉今上之行己也,独智自贤,安忍忌刻。
拓狂悖为混沌,苟鸩毒为恣睢。
饰非好佞,拒谏信谗。
敌怨诚良,仇雠骨肉。
巡幸无度,穷兵极武。
喜怒不恒,亲离众叛。
御河导洛,肆舳舻而达江。
驰道缘边,径长城百傍海。
离宫别馆之所在,车辙马迹之所向,咸堑山而陻谷,毕结瑶而构琼。
辽水屡征,歼丁壮于亿兆。
伊谷转输,毙老幼于百万。
禽荒罄于飞走,蚕食穷于水陆,征税尽于重敛,民力殚于劳止。
十分天下,九为盗贼。
荆棘旅于阙廷,豺狼充于道路。
带牛佩犊,辍耕者连孤竹而寇潢池,锄櫌棘矜,大呼者聚雚蒲而起芒泽。
青羌白狄,剽夷道而□□黄巾赤眉,屠闾左而窃号。
曝骸如莽,僵尸若麻。
敌国满画鹢之舟,胡越绕和鸾之毂。
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
踞积薪以待然,钳众口而寄坐。
明明皇祖,贻厥无人。
赫赫宗隋,灭为亡国。
某以庸愚,谬蒙嘉惠。
承七叶之余庆,资五世之克昌。
遂得地臣戚里,家称公室。
典骁卫之禁兵,守封唐之大宇。
义无坐观,缀旒之绝,不举勤王之师。
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废昏立明,敢遵故实。
今便兴甲晋阳,奉尊代邸。
扫定咸洛,集宁县。
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
固配天于园寝,存司牧于苍生。
岂谓一朝,言及于此。
事不获己,追增感欷。
凡厥士民,义旅豪杰。
敏究时难,晓达权谋。
家怨国耻,雪乎今日。
従我同盟,无为贰志。
有渝此盟,神其殛之。
”仍命以此誓辞,檄喻所在郡县,并命檄书勿得因御妄论军势。
帝性简质,大度豁如,前代自矜远嫌之事,皆以恕实行之,不为欺绐,自然反经合义,妙尽机权,类皆如此。
其义士等,各以名到先后为次第,泛加宣惠、绥德二尉官。
帝谓行之等曰:“吾特为此官,示宣行惠,知绥抚以德。
使远者知有征无战,见我心焉。
”是夕,次于清源,牧马置营,皆据高险。
老弱樵采,丁壮休息,虞侯觇守之地,飞鸟不通,勿论人也。
帝乃将世子及敦煌公等,率家僮十数,巡行营幕。
次比器仗精粗,坐卧饮食,粮禀升斗,马驴饥饱,逮乎仆隶,皆亲阅之。
如有不周,即令従人借助,亦不责所属典司。
顾谓二儿曰:“天下神器,圣人大宝,非符命所属,大功济世,不可妄居。
所以纳揆试艰,虞登帝位;栉风沐雨,夏会诸侯。
自时厥后,膺图甚众。
启基创业,未有无功而得帝王者也。
吾生自公宫,长于贵戚,牧州典郡,少年所为,晏乐従容,欢娱事极。
饥寒贱役,见而未经,险阻艰难,闻而不冒。
在兹行也,并欲备尝。
如弗躬亲,恐违天旨。
尔等従吾,勿欲懈怠。
今欲不言而治,故无所尤,庶愚者悦我宽容,智者惭而改过。
”世子及敦煌公请曰:“经纶机务,一日万端,取决英谟。
四方辐辏,麾下驱驰,儿等承之。
自余常事,请付司存。
巨细以闻,恐疲神思。
又虑将佐等不被委任,颇以自疑。
”帝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华夷不附,爵赏不行,吾之责也。
摧锋蹈刃,斩将搴旗,尔之务也。
深沟高垒,谈笑従容,将吏之逸也。
吾忧责尔,急于务逸乐,推下功名与之,贤自当内省,不贤吾无所愧。
然晋阳従我,可谓同心之人,俱非致命之士。
汉初,有萧曹,而无尔辈,今我有尔辈,而无萧曹。
天道平分,乃复如是。
行矣自爱,吾知尔怀。
“自是以后,记室奉命宣旨称教,部伍间事,给付一物,军书羽檄,赏罚科条,接抚初附,慰悦远近,帝或口陈事绪,手疏意谓,发言折中,下笔当理,非奉进旨,所司莫能裁答。
义旗之下,每日千有余人,请赏论勋,告冤申屈,附文希旨,百计千端,来众如云,观者如堵。
帝处断若流,尝无疑滞。
人人得所,咸尽欢心。
皆叹神明,谓为天下主也。
壬寅,遣通议大夫张纶等率师经略稽胡、离石、龙泉、文成等诸郡。
丙辰,至于西河,引见民庶等,礼敬耆老,哀抚茕独,赈贷穷困,擢任贤能,平章狱讼。
日昃而罢,罔有所遗。
顾谓左右曰:“向之五条,惶皇要道,聪明文思,以之建极,孤所以自强不息,为义兵之先声也。
”仍自注授老人七十已上通议、朝请、朝散三大夫等官,教曰:“乞言将智,事属高年,耄耋杖乡,礼宜优异。
老人等年余七十,匍匐垒壁,见我义旗,欢逾击壤。
筋力之礼,知不可为,肉帛之资,虑其多阙。
式加荣秩,以周其养。
节级并如前授。
”自外当土豪隽,以资除授各有差。
官之大小,并帝自手注,量才叙效,咸得厥宜。
口问功能,笔不停辍,所司唯给告身而已,尔后遂为恒式。
帝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
尝一日注授千许人官,更案遇得好纸,走笔若飞,食顷而讫。
得官人等不敢取告符,乞宝神笔之迹,遂各分所授官名而去。
乙丑,张纶等下离石郡,其太守杨子崇为乱兵所害。
崇即后主従弟也,颇有学识性理,帝甚惜之。
崇性怯而无谟,故及于难。
入自雀鼠谷,次于灵石县。
壬戍,霖雨甚,顿营于贾胡堡。
去霍邑五十余里,此县西北抗汾水,东拒霍太山,守险之冲,是为襟带。
西京留守代王,遣骁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拒守。
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将辽东兵及骁果等数万余人据河东,与老生相影响。
仍命临汾以东诸郡,所在军民城守,并随便受老生、屈突等征发。
帝闻而笑曰:“亿兆离心,此何为也。
老生乳臭,未知师老之谋。
屈突胆薄,尝无曲突之虑。
自防轻敌,二子有之。
阃外相时,俱非其事。
且屈突尝破玄感,时人谓其能兵。
老生数胜群盗,自许堪当敌。
无识之徒,因相谄附,谓其必能制我,不遣援兵。
我若缓以持之,彼必以吾为怯。
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
吾无忧也。
”于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
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间遣羸兵往太原,更运一月粮,以待开霁。
甲子,有白衣野老,自云霍太山遣来,诣帝请谒。
帝弘达至理,不语神怪,逮乎佛道,亦以致疑,未之深信。
门人不敢以闻,此老乃伺帝行营,路左拜见。
帝戏谓之曰:“神本不测,卿何得见卿非神类,岂其神言“野老对曰:“某事山祠,山中闻语:‘遣语大唐皇帝云:若往霍邑,宜东南傍山取路,八月初雨止,我当为帝破之,可为吾立祠庙也。
’帝试遣案行,傍山向霍邑,道路虽峻,兵枉行而城中不见。
若取大路,去县十里,城上人即遥见兵来。
”帝曰:“行逢滞雨,人多疲湿,甲仗非精,何可令人远见且欲用权谲,难为之巧,山神示吾此路,可谓指踪。
雨霁有征,吾従神也。
然此神不欺赵襄子,亦应无负于孤。
”顾左右笑以为乐。
丙寅,突厥始毕使达官、级失、特勤等先报,已遣兵马上道,计日当至。
帝曰:地名贾胡,知胡将至。
天其假吾此胡,以成王业也。
” 己巳,荥阳贼帅李密遣使送款致书,请与帝合従。
帝大悦,谓大郎、二郎等曰:“杰贼南柔,强胡北附,所忧此辈,今并归心。
主上志在过江,京都忧死不暇,天下可传檄而定。
何乐如之。
”初,李密与杨玄感同逆,感诛而密亡命,投东郡贼帅翟让。
让知密是蒲山公之子,颇读《汉书》,纳而礼之,推为谋主。
密以百姓饥弊,说来据洛口仓,屯守武牢之险。
密自复旧封为魏公,号翟让为司徒公。
让所部兵,并齐济间渔猎之手,善用长枪。
华驺、龙厩、细马所向江都者,多为让所劫。
故其兵锐于他贼,加以密是逃刑之人,同守冲要隋主以李氏当王,又有桃李之歌,谓密应于符谶,故不敢西顾,尤加惮之。
密虽为让所推,恐其图己,恭俭自励,布衣蔬食。
所居之室,积书而已。
子女珍玩,一无所取。
赈贷贫乏,敬礼宾客。
故河汴间绝粮之士多往依之。
密又形仪眇小,让弗之忌,遂谋杀让,而并其众。
密以炀帝不来,翟让已死,坐对敖仓,便有自矜之志。
作书与帝,以天下为己任,屡有大言(其书多不录),大略云:欲帝为盟津之会,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
其旨以杀后主,执代王为意。
帝览书抵掌,谓所亲曰:“密夸诞不达天命,适所以为吾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阨更觅韩、彭,莫如用密。
宜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
于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永丰,阻崤函而临伊洛。
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父矣。
”记室承旨,报密书曰:“顷者昆山火烈,海水群飞,赤县丘墟,黔黎涂炭。
布衣戍卒,櫌锄棘矜,争帝图王,狐鸣蜂起。
翼翼京洛,强弩围城。
膴周原,僵尸满路。
主上南巡,泛胶舟而忘返。
匈奴北炽,将被发于伊川。
辇上无虞,群下结舌。
大盗移国,莫之敢指。
忽焉至此,自贻伊戚,七百年之基,穷于二世。
周齐以往,书契以还,邦国沦胥,未有如斯之酷者也。
则我高祖之业,几坠于地。
吾虽庸劣,幸承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八屯,位未为高,足成非贱。
素餐当世,僶俛叨荣。
従容平、勃之间,谁云不可。
但颠而不扶,通贤所责。
主忧臣辱,无义徒然。
等袁公而流涕,极贾生之恸哭。
所以仗旗投袂,大会义兵,绥抚河朔,和亲蕃塞。
共匡天下,志在尊隋。
以弟见机而作,一日千里,鸡鸣起舞,豹变先鞭。
御宇当涂,聿来中土。
兵临郏鄏,将观周鼎。
营屯敖仓,酷似汉王。
前遣简书,屈为唇齿。
今辱来旨,莫我肯顾。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鳞附翼。
惟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
宗盟之长,属籍见容。
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
执子婴于咸阳,非敢闻命。
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今日銮舆南幸,恐同永嘉之势。
顾此中原,鞠为茂草,兴言感叹,实疚于怀。
脱知动静,迟数贻报。
未面虚襟,用增劳轸。
名利之地,锋镝纵横。
深慎垂堂,勉兹鸿业。
”密得帝书甚悦,示其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
”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
刘文静之使蕃也来迟,而突厥兵马未至,时有流言者云:“突厥欲与武周南人,乘虚掩袭太原。
”帝集文武官人及大郎、二郎等,而谓之曰:“以天赞我而言,应无此势。
以人事见机而发,无有不为。
此行遣吾当突厥、武周之地,何有不来之理。
诸公意谓何“议者以老生突厥相去不遥,李密谲诳,奸谋难测。
突厥见利则行,武周事胡者也。
太原一都之会,义兵家属在焉。
愚夫所虑,伏听教旨。
帝顾谓大郎、二郎等曰:“尔辈如何“对曰:“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附,内实相猜。
突厥必欲远离太原,宁肯近亡马邑,武周悉其此势,必未同谋。
又朝廷既闻唐国举兵,忧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义旗,所以骁将精兵,鳞次在近。
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
营之内外皆为劲敌。
于是突厥,武周不谋同至,老生、屈突追奔竞来,进阙面南,退穷自北。
还无所入,往无所之。
畏溺先沉,近于斯矣。
且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
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远略。
老生轻躁,破之不疑。
定业取威,在兹一决。
诸人保家爱命,所谓言之者也。
儿等捐躯力战,可谓行之者也。
耕织自有其人,请无他问。
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
”帝喜曰:“尔谋得之,吾其决矣。
三占従二,何籍舆言。
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耳。
”丙子,太原运粮人等至。
八月己卯,霖止。
帝指霍太山而言曰:“此神之语,信而有征。
封内名山,礼许诸侯有事。
”乃命所部乡人设祠致祭焉。
庚辰,命诸军曝行装,整铠仗。
辛巳,旦,发引,山道而趋霍邑,七十余里。
初行,雾甚,俄而秋景澄明。
帝谓大郎、二郎曰:“今日之行,在卿两将。
景色如此,天似为人。
唯恐老生怯而不战,闭门城守。
其若之何“大郎、二郎启帝曰:“老生出自寒微,勇而无智,讨捕小盗,颇有名声。
今来居此,必当大蒙赏劳。
若不出战,死在不疑。
轻骑挑之,无忧不出。
如其固守,便可诬其相引,谬为诚节。
彼无识解,不知远大,为其左右体悉凡庸群小,相猜自成疑阻。
无妨密相表奏,不废传首京都。
小慧之人,思此解事,以此量之,来战不惑。
”帝曰:“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无能为也。
尔等筹之,妙尽其实。
”是日未时,帝将麾下左右轻骑数百,先到霍邑城东,去五六里,以待步兵至。
方欲下营,且遣大郎、二郎各将数十骑逼其城,行视战地。
帝分所将人为十数队,巡其城东南而向西南,往往指麾,似若安营而攻城者,仍遣殷开山急追马步等后军。
老生在城上,遥见后军欲来,真直谓逼其城置营。
乃従南门、东门两道引兵而出,众将三万许人。
帝虑其背城不肯远斗,乃部勒所将骑兵马左右军,大郎领左军,拟屯其东门,二郎将右军,拟断其南门之路。
仍命小缩,伪若避
义师欲西入关,移营于武德南。
癸丑,将引帝立军门,仗白旗而大号誓众,文曰:“夫天地定位,否泰迭其盛衰。
日月著明,亏昃贬其贞满。
惟神莫测,尚乃盈虚,矧兹王道,能无悔吝。
克先帝世,炎汉商周,拨乱乘乾,多历年所。
厥嗣坠绪,时属艰危,则其股肱宰衡,藩屏亲戚,戮力同奖,推心翼戴。
颠或可扶,纠合而奔,官守恶不可救,废放而安宗社。
伊、霍、桓、文,并其人也。
率尔踵武,代有其事,布在方策,可得而言。
日者苍精云谢,炎运将启,上天眷命,属乎隋室。
于是我高祖文皇帝,以后父之尊,周亲入相。
豹变陕左,龙飞汉东,诛尉迥于韩魏,则神钲遏响。
剿王谦于巴蜀,则灵山斯镂。
四罪咸服,九有乐推,经纶帷幄之间,揖让岩廊之内。
造我区夏,不更期月。
舜、禹以来,受终未有如斯之易者。
以故临朝恭己,庶绩为心,亲览万机,平章百姓。
兢兢慎于驭朽,翼翼惧于烹鲜。
齐六合为一家,等黔黎于赤子。
有陈不率,殄虐政于江湖。
獯丑相屠,降封虏于沙漠。
其吊民也如彼,其和戎也若兹。
散马牛于山林,铸剑戟为农器。
求瘼恤隐,讼息刑清。
轻徭薄赋,家给人足。
仓库流衍于里闾,职贡委输于帑藏。
岂独水衡贯朽,常平粟红而已哉。
加以爱民治国,节用而敦本。
深根固蒂,因河而践华。
肆觐朝宗,止于京邑。
玄览纵观,弗逾岐下。
遐迩叶和,内外禔福。
凯泽洋溢,休祥绍至。
一世之氓,咸赖仁寿。
二纪之治,可谓隆平。
扬往初,历选前辟。
诗书所美,莫之能尚。
然圣人千虑,失于知子。
以正万国,轻易元良。
废守器之长,立不才之庶。
兆乱之萌,于是乎在。
异哉今上之行己也,独智自贤,安忍忌刻。
拓狂悖为混沌,苟鸩毒为恣睢。
饰非好佞,拒谏信谗。
敌怨诚良,仇雠骨肉。
巡幸无度,穷兵极武。
喜怒不恒,亲离众叛。
御河导洛,肆舳舻而达江。
驰道缘边,径长城百傍海。
离宫别馆之所在,车辙马迹之所向,咸堑山而陻谷,毕结瑶而构琼。
辽水屡征,歼丁壮于亿兆。
伊谷转输,毙老幼于百万。
禽荒罄于飞走,蚕食穷于水陆,征税尽于重敛,民力殚于劳止。
十分天下,九为盗贼。
荆棘旅于阙廷,豺狼充于道路。
带牛佩犊,辍耕者连孤竹而寇潢池,锄櫌棘矜,大呼者聚雚蒲而起芒泽。
青羌白狄,剽夷道而□□黄巾赤眉,屠闾左而窃号。
曝骸如莽,僵尸若麻。
敌国满画鹢之舟,胡越绕和鸾之毂。
四海波振而冰泮,五岳尘飞而土崩。
踞积薪以待然,钳众口而寄坐。
明明皇祖,贻厥无人。
赫赫宗隋,灭为亡国。
某以庸愚,谬蒙嘉惠。
承七叶之余庆,资五世之克昌。
遂得地臣戚里,家称公室。
典骁卫之禁兵,守封唐之大宇。
义无坐观,缀旒之绝,不举勤王之师。
苟利社稷,专之可也。
废昏立明,敢遵故实。
今便兴甲晋阳,奉尊代邸。
扫定咸洛,集宁县。
放后主于江都,复先帝之鸿绩。
固配天于园寝,存司牧于苍生。
岂谓一朝,言及于此。
事不获己,追增感欷。
凡厥士民,义旅豪杰。
敏究时难,晓达权谋。
家怨国耻,雪乎今日。
従我同盟,无为贰志。
有渝此盟,神其殛之。
”仍命以此誓辞,檄喻所在郡县,并命檄书勿得因御妄论军势。
帝性简质,大度豁如,前代自矜远嫌之事,皆以恕实行之,不为欺绐,自然
其义士等,各以名到先后为次第,泛加宣惠、绥德二尉官。
帝谓行之等曰:“吾特为此官,示宣行惠,知绥抚以德。
使远者知有征无战,见我心焉。
”是夕,次于清源,牧马置营,皆据高险。
老弱樵采,丁壮休息,虞侯觇守之地,飞鸟不通,勿论人也。
帝乃将世子及敦煌公等,率家僮十数,巡行营幕。
次比器仗精粗,坐卧饮食,粮禀升斗,马驴饥饱,逮乎仆隶,皆亲阅之。
如有不周,即令従人借助,亦不责所属典司。
顾谓二儿曰:“天下神器,圣人大宝,非符命所属,大功济世,不可妄居。
所以纳揆试艰,虞登帝位;栉风沐雨,夏会诸侯。
自时厥后,膺图甚众。
启基创业,未有无功而得帝王者也。
吾生自公宫,长于贵戚,牧州典郡,少年所为,晏乐従容,欢娱事极。
饥寒贱役,见而未经,险阻艰难,闻而不冒。
在兹行也,并欲备尝。
如弗躬亲,恐违天旨。
尔等従吾,勿欲懈怠。
今欲不言而治,故无所尤,庶愚者悦我宽容,智者惭而改过。
”世子及敦煌公请曰:“经纶机务,一日万端,取决英谟。
四方辐辏,麾下驱驰,儿等承之。
自余常事,请付司存。
巨细以闻,恐疲神思。
又虑将佐等不被委任,颇以自疑。
”帝曰:“是何言欤是何言欤华夷不附,爵赏不行,吾之责也。
摧锋蹈刃,斩将搴旗,尔之务也。
深沟高垒,谈笑従容,将吏之逸也。
吾忧责尔,急于务逸乐,推下功名与之,贤自当内省,不贤吾无所愧。
然晋阳従我,可谓同心之人,俱非致命之士。
汉初,有萧曹,而无尔辈,今我有尔辈,而无萧曹。
天道平分,乃复如是。
行矣自爱,吾知尔怀。
“自是以后,记室奉命宣旨称教,部伍间事,给付一物,军书羽檄,赏罚科条,接抚初附,慰悦远近,帝或口陈事绪,手疏意谓,发言折中,下笔当理,非奉进旨,所司莫能裁答。
义旗之下,每日千有余人,请赏论勋,告冤申屈,附文希旨,百计千端,来众如云,观者如堵。
帝处断若流,尝无疑滞。
人人得所,咸尽欢心。
皆叹神明,谓为天下主也。
壬寅,遣通议大夫张纶等率师经略稽胡、离石、龙泉、文成等诸郡。
丙辰,至于西河,引见民庶等,礼敬耆老,哀抚茕独,赈贷穷困,擢任贤能,平章狱讼。
日昃而罢,罔有所遗。
顾谓左右曰:“向之五条,惶皇要道,聪明文思,以之建极,孤所以自强不息,为义兵之先声也。
”仍自注授老人七十已上通议、朝请、朝散三大夫等官,教曰:“乞言将智,事属高年,耄耋杖乡,礼宜优异。
老人等年余七十,匍匐垒壁,见我义旗,欢逾击壤。
筋力之礼,知不可为,肉帛之资,虑其多阙。
式加荣秩,以周其养。
节级并如前授。
”自外当土豪隽,以资除授各有差。
官之大小,并帝自手注,量才叙效,咸得厥宜。
口问功能,笔不停辍,所司唯给告身而已,尔后遂为恒式。
帝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
尝一日注授千许人官,更案遇得好纸,走笔若飞,食顷而讫。
得官人等不敢取告符,乞宝神笔之迹,遂各分所授官名而去。
乙丑,张纶等下离石郡,其太守杨子崇为乱兵所害。
崇即后主従弟也,颇有学识性理,帝甚惜之。
崇性怯而无谟,故及于难。
入自雀鼠谷,次于灵石县。
壬戍,霖雨甚,顿营于贾胡堡。
去霍邑五十余里,此县西北抗汾水,东拒霍太山,守险之冲,是为襟带。
西京留守代王,遣骁将兽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拒守。
又遣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将辽东兵及骁果等数万余人据河东,与老生相影响。
仍命临汾以东诸郡,所在军民城守,并随便受老生、屈突等征发。
帝闻而笑曰:“亿兆离心,此何为也。
老生乳臭,未知师老之谋。
屈突胆薄,尝无曲突之虑。
自防轻敌,二子有之。
阃外相时,俱非其事。
且屈突尝破玄感,时人谓其能兵。
老生数胜群盗,自许堪当敌。
无识之徒,因相谄附,谓其必能制我,不遣援兵。
我若缓以持之,彼必以吾为怯。
出其不意,不过一两月间,并当擒之。
吾无忧也。
”于时秋霖未止,道路泥深。
帝乃命府佐沈叔安、崔善为等,间遣羸兵往太原,更运一月粮,以待开霁。
甲子,有白衣野老,自云霍太山遣来,诣帝请谒。
帝弘达至理,不语神怪,逮乎佛道,亦以致疑,未之深信。
门人不敢以闻,此老乃伺帝行营,路左拜见。
帝戏谓之曰:“神本不测,卿何得见卿非神类,岂其神言“野老对曰:“某事山祠,山中闻语:‘遣语大唐皇帝云:若往霍邑,宜东南傍山取路,八月初雨止,我当为帝破之,可为吾立祠庙也。
’帝试遣案行,傍山向霍邑,道路虽峻,兵枉行而城中不见。
若取大路,去县十里,城上人即遥见兵来。
”帝曰:“行逢滞雨,人多疲湿,甲仗非精,何可令人远见且欲用权谲,难为之巧,山神示吾此路,可谓指踪。
雨霁有征,吾従神也。
然此神不欺赵襄子,亦应无负于孤。
”顾左右笑以为乐。
丙寅,突厥始毕使达官、级失、特勤等先报,已遣兵马上道,计日当至。
帝曰:地名贾胡,知胡将至。
天其假吾此胡,以成王业也。
” 己巳,荥阳贼帅李密遣使送款致书,请与帝合従。
帝大悦,谓大郎、二郎等曰:“杰贼南柔,强胡北附,所忧此辈,今并归心。
主上志在过江,京都忧死不暇,天下可传檄而定。
何乐如之。
”初,李密与杨玄感同逆,感诛而密亡命,投东郡贼帅翟让。
让知密是蒲山公之子,颇读《
密以百姓饥弊,说来据洛口仓,屯守武牢之险。
密自复旧封为魏公,号翟让为司徒公。
让所部兵,并齐济间渔猎之手,善用长枪。
华驺、龙厩、细马所向江都者,多为让所劫。
故其兵锐于他贼,加以密是逃刑之人,同守冲要隋主以李氏当王,又有桃李之歌,谓密应于符谶,故不敢西顾,尤加惮之。
密虽为让所推,恐其图己,恭俭自励,布衣蔬食。
所居之室,积书而已。
子女珍玩,一无所取。
赈贷贫乏,敬礼宾客。
故河汴间绝粮之士多往依之。
密又形仪眇小,让弗之忌,遂谋杀让,而并其众。
密以炀帝不来,翟让已死,坐对敖仓,便有自矜之志。
作书与帝,以天下为己任,屡有大言(其书多不录),大略云:欲帝为盟津之会,殪商辛于牧野,执子婴于咸阳。
其旨以杀后主,执代王为意。
帝览书抵掌,谓所亲曰:“密夸诞不达天命,适所以为吾拒东都之兵,守成皋之阨更觅韩、彭,莫如用密。
宜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其不虞。
于我得入关,据蒲津而屯永丰,阻崤函而临伊洛。
东看群贼鹬蚌之势,吾然后为秦人之渔父矣。
”记室承旨,报密书曰:“顷者昆山火烈,海水群飞,赤县丘墟,黔黎涂炭。
布衣戍卒,櫌锄棘矜,争帝图王,狐鸣蜂起。
翼翼京洛,强弩围城。
膴周原,僵尸满路。
主上南巡,泛胶舟而忘返。
匈奴北炽,将被发于伊川。
辇上无虞,群下结舌。
大盗移国,莫之敢指。
忽焉至此,自贻伊戚,七百年之基,穷于二世。
周齐以往,书契以还,邦国沦胥,未有如斯之酷者也。
则我高祖之业,几坠于地。
吾虽庸劣,幸承余绪,出为八使,入典八屯,位未为高,足成非贱。
素餐当世,僶俛叨荣。
従容平、勃之间,谁云不可。
但颠而不扶,通贤所责。
主忧臣辱,无义徒然。
等袁公而流涕,极贾生之恸哭。
所以仗旗投袂,大会义兵,绥抚河朔,和亲蕃塞。
共匡天下,志在尊隋。
以弟见机而作,一日千里,鸡鸣起舞,豹变先鞭。
御宇当涂,聿来中土。
兵临郏鄏,将观周鼎。
营屯敖仓,酷似汉王。
前遣简书,屈为唇齿。
今辱来旨,莫我肯顾。
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
欣戴大弟,攀鳞附翼。
惟冀早膺图箓,以宁兆庶。
宗盟之长,属籍见容。
复封于唐,斯荣足矣。
殪商辛于牧野,所不忍言。
执子婴于咸阳,非敢闻命。
汾晋左右,尚须安辑,盟津之会,未暇卜期。
今日銮舆南幸,恐同永嘉之势。
顾此中原,鞠为茂草,兴言感叹,实疚于怀。
脱知动静,迟数贻报。
未面虚襟,用增劳轸。
名利之地,锋镝纵横。
深慎垂堂,勉兹鸿业。
”密得帝书甚悦,示其部下曰:“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
”遂注意东都,无心外略。
刘文静之使蕃也来迟,而突厥兵马未至,时有流言者云:“突厥欲与武周南人,乘虚掩袭太原。
”帝集文武官人及大郎、二郎等,而谓之曰:“以天赞我而言,应无此势。
以人事见机而发,无有不为。
此行遣吾当突厥、武周之地,何有不来之理。
诸公意谓何“议者以老生突厥相去不遥,李密谲诳,奸谋难测。
突厥见利则行,武周事胡者也。
太原一都之会,义兵家属在焉。
愚夫所虑,伏听教旨。
帝顾谓大郎、二郎等曰:“尔辈如何“对曰:“武周位极而志满,突厥少信而贪利,外虽相附,内实相猜。
突厥必欲远离太原,宁肯近亡马邑,武周悉其此势,必未同谋。
又朝廷既闻唐国举兵,忧虞不暇,京都留守,特畏义旗,所以骁将精兵,鳞次在近。
今若却还,诸军不知其故,更相恐动,必有变生。
营之内外皆为劲敌。
于是突厥,武周不谋同至,老生、屈突追奔竞来,进阙面南,退穷自北。
还无所入,往无所之。
畏溺先沉,近于斯矣。
且今来禾菽被野,人马无忧,坐足有粮,行即得众。
李密恋于仓米,未遑远略。
老生轻躁,破之不疑。
定业取威,在兹一决。
诸人保家爱命,所谓言之者也。
儿等捐躯力战,可谓行之者也。
耕织自有其人,请无他问。
雨罢进军,若不杀老生而取霍邑,儿等敢以死谢。
”帝喜曰:“尔谋得之,吾其决矣。
三占従二,何籍舆言。
懦夫之徒,几败乃公事耳。
”丙子,太原运粮人等至。
八月己卯,霖止。
帝指霍太山而言曰:“此神之语,信而有征。
封内名山,礼许诸侯有事。
”乃命所部乡人设祠致祭焉。
庚辰,命诸军曝行装,整铠仗。
辛巳,旦,发引,山道而趋霍邑,七十余里。
初行,雾甚,俄而秋景澄明。
帝谓大郎、二郎曰:“今日之行,在卿两将。
景色如此,天似为人。
唯恐老生怯而不战,闭门城守。
其若之何“大郎、二郎启帝曰:“老生出自寒微,勇而无智,讨捕小盗,颇有名声。
今来居此,必当大蒙赏劳。
若不出战,死在不疑。
轻骑挑之,无忧不出。
如其固守,便可诬其相引,谬为诚节。
彼无识解,不知远大,为其左右体悉凡庸群小,相猜自成疑阻。
无妨密相表奏,不废传首京都。
小慧之人,思此解事,以此量之,来战不惑。
”帝曰:“老生不能逆战贾胡,吾知无能为也。
尔等筹之,妙尽其实。
”是日未时,帝将麾下左右轻骑数百,先到霍邑城东,去五六里,以待步兵至。
方欲下营,且遣大郎、二郎各将数十骑逼其城,行视战地。
帝分所将人为十数队,巡其城东南而向西南,往往指麾,似若安营而攻城者,仍遣殷开山急追马步等后军。
老生在城上,遥见后军欲来,真直谓逼其城置营。
乃従南门、东门两道引兵而出,众将三万许人。
帝虑其背城不肯远斗,乃部勒所将骑兵马左右军,大郎领左军,拟屯其东门,二郎将右军,拟断其南门之路。
仍命小缩,伪若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