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关灯
小
中
大
取煮去苦味,和米粉作饼食之。
四月中茎如蓬艾,花如牛蒡花。
四月秋气生,胡苦葽秀。
则一岁物成,自苦葽殆。
《月令》所书,皆应时之物。
其言苦菜,即苦葽也。
颖达所见,别是一物,不可引以解此。
” ◇蝼蝈 《月令》“立夏之日蝼蝈鸣。
”孔颖达曰:“蝼蝈,虾蟆也。
”明曰:“非也。
按虾蟆一名蟾蜍,不能鸣者蛙也。
故(阙四字)牝鞠殪蛙,然则蝼蝈,蛙之类也。
《尔雅》云:‘鼃犹黾,在水者黾’,黾即蛙也,蟾蜍即虾麻也。
郭璞曰‘虾蟆’,非也。
按蛙形小而长,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边,相对而鸣者也。
虾蟆形阔而短,色黄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医方用之治甘虫狗毒。
是今人悉呼虾蟆者,相承误也。
按蛙鸣始于二月,验立夏而鸣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其声如自呼为‘渴于’者,是蝼蝈也。
” ◇王瓜 《月令》“立夏之后十日王瓜生。
”诸儒及《本草》多不详识。
明曰:“王瓜即栝楼也。
栝楼与土瓜形状藤叶正相类,但栝楼大而土瓜小耳。
以其大于土瓜,故以王字别之。
《尔雅》诸言王者,皆此类也。
今验栝楼,立夏之后其苗始生,正与《月令》文合,故知先儒之说皆非也。
” ◇正鹄 《射义》曰:“失诸正鹄而反求诸身。
”先儒皆以鹄鸟小鸟,画于射侯之上。
明曰:“鹄有二音,其鸟亦别。
鸿鹄即胡木反,正鹄则古笃反。
《广雅》曰:‘鸦鹄,鹊也’。
然则鸦鹄是鹊,鹊即是鸦。
鸦性惊黠,射之难中,故画于射侯之上,非小鸟也。
小鸟无名鹄者,先儒未之详也。
今射垛之上画乌珠者,是正面画乌鸦也。
” ○《论语》
◇而好犯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皇侃曰:“犯上谓犯颜而谏,言孝悌之人,必不犯颜而谏。
”明曰:“犯上谓干犯君上之法令也。
言人事父母能孝,事长兄能悌,即事君上能遵法令,必不干犯于君上也。
既不犯上,必无作乱之心。
故下文云:‘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指其掌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
”明曰:“斯,此也,此掌中也。
指其掌者,孔子以一手指指一手之掌中。
此三字是当时状,非谓示以掌中之物也。
” ◇祭如在 “祭如在。
”孔安国曰:“言事死如事生。
”又曰:“祭神如神在。
”孔安国曰:“谓祭百神也。
”明曰:“‘祭如在’者,是孔子之前相传有此言也。
孔子解之曰:‘祭神如神在’耳,非谓两般鬼神也。
” ◇而有宋朝之美 孔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明曰:“此孔子叹末世浮薄,所尚者口才与貌耳。
如此则不得云。
‘而有宋朝之美’,盖此‘而’亦当作‘不’,传写误也。
” ◇饭蔬食 皇侃曰:“蔬食,菜食。
”明曰:“经典言‘疏食’者,皆谓粗饭,非菜食也。
音‘嗣’,谓饭粗饭者,吃粗饭也。
上‘饭’音扶晚反。
” ◇唐棣 唐棣之华偏其反。
”而孔安国曰:“唐棣,棣也。
”明曰:“《尔雅·释木》云:‘唐棣,卜’,郭璞注曰:‘白卜似白杨树,江东呼为扶卜也’。
又云‘常棣’,棣,郭璞曰:‘今山中有棣树,子如樱桃,可啗’。
则唐棣是卜,非棣也。
常棣是棣。
” ◇食不厌精 皇侃曰:“食粗则误人生疾,故调和不厌精洁也。
”明曰:“‘食’音‘嗣’,谓饭也。
言舂米作饭,不厌精凿也。
’” ◇食饐而餲 皇侃曰:“谓经久味恶,如乾鱼肉久而味恶也。
”明曰:“‘食’音‘嗣’谓饭也。
饐,餲也,饭馊败也。
《尔雅》云:‘食饐谓之餲’。
郭璞云:‘饭饖臭也’,则为得其义焉。
”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皇侃曰:“‘食’谓他馔。
”明曰:“音‘嗣’,谓饭也。
言孔子吃肉常令少于饭也。
” ◇迅雷风烈必变 孔安国注曰:“敬天之怒。
”明曰:“怒非也。
敬天道变也。
何以知之按雷者阳盛之声也,位在东方,发于二月。
风者,发生之气也,在卦属《巽》,于星属箕。
《易》曰:‘雷风恒,风雷益’。
又曰:‘动万物莫疾乎雷,挠万物莫疾乎风’。
由此观之,风雷非天之怒,亦已明矣。
”或云“《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何也?”答曰:“怒非风雷之谓也。
其谓天福善祸淫,故无敢戏豫,虑其加祸尔。
盖以祸淫为怒,岂谓风雷邪?”又难曰:“《左传》云:‘为刑罚威狱,以类其震曜杀戮’,此非天之怒耶?”答曰:“此左氏之不通也。
且震曜杀戮在夏,刑罚威狱在秋,若圣人法雷而立刑,则当盛夏而决罪也。
”又难曰:“雷风不为天之怒,《春秋》‘震夷伯之庙’,《左传》曰‘展氏有隐慝焉’何也?”答曰:“《春秋》记异耳,《左传》言也。
若以展氏有罪凶,为天所震,则楚子商臣、单于冒顿何不震之盖夷伯之庙偶因震而圮耳,今人之舍如此者亦不少矣。
”又难曰:“今人有震死者何也?”答曰:“五行六气,能生人亦能杀人,非独雷霆也。
故人之生命有合兵死者,有合水死者,有合火死者,有合震死者。
然则雷之为物,与夫水火无以异也。
”又难曰:“今震死之人如鬼神何也?”答曰:“古人云‘蛇従雾,龙従云’。
云既兴而龙神従之,或害物耳。
水之深,蛟蜃居之;山之大豺虎宅之,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
但人禀阴阳之变,岂可同于平常故衣服冠而坐也。
”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椁 先儒皆言请其车卖之为椁也。
明曰:“经止言为椁,是欲毁其车作椁耳,非将卖之也。
若卖车买其为椁之木,可以请于他财,何故特请其车也且经无‘卖’之文,何为妄说?”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明曰:“视其文势无‘子’字,后人加之耳。
按上文云‘吾党有直躬者’,此即攘羊者之子也。
但云‘其父攘羊而证之’,于文自足。
如今更加‘子’字,翻使不安,必非游夏之文。
” ◆《孝经》 ◇仲尼 今人读仲尼之“尼”与僧尼之“尼”音同。
明曰:“非也。
仲尼之‘尼’,当音‘夷’,古‘夷’字耳。
按《尚书》古文隅<尸二>、岛<尸二>、莱<尸二>并作‘<尸二>’,今文皆作‘夷’,然则‘夷’、‘<尸二>’音义同也。
又按《左传》鲁哀公诔孔子曰:‘乌呼哀哉,<尸二>父’!晋王衍字夷甫,是用今文耳。
又汉有谏<尸二>,晋有潘<尸二>,犹用古字。
按字书仲<尸二>之‘<尸二>’,従尸下二,僧<尸工>之‘<尸工>’従尸下工,文字不同,音义亦别。
代人不能分别,乃一概而呼,实乖圣人之音也。
” ◇曾子侍 明曰:“孔子之行在《孝经》,可谓不刊之典。
颜闵无问答,独与曾参论者,诸儒之说颇有不同。
且六亲不和有孝慈。
颜闵之父和,而孝不显,曾参父严,而孝道著。
所以孔子与之论孝,兼亦虑其心不固,因以勖之也。
”或曰:“何知曾参之父严者?”答曰:“孟子云曾参之事父也,训之以小杖则受、谕之以大杖则走者,恐亏其体,非孝之道。
常锄瓜,误伤蔓,乃以大杖殴之。
是其严也。
” ◆《尔雅》 ◇菟字 《释草》云“萰,菟荄”、“蘩,菟蒵”、“蔩,菟瓜之类,“菟”字皆従草。
明曰:“‘菟’字不従草。
按草菜之号,多取鸟兽之名以为之。
至如葝鼠尾、孟狼尾、萒雀弁、{艹瑰}、茾马帚、茭牛蕲、蔨鹿藿之类,其‘鼠’、‘狼’、‘雀’、‘乌’、‘马’、‘牛’、‘鹿’等字,皆不従草,兔亦兽名,何独従草盖后人妄加之耳。
” ◇蜚蠦蜰 《释虫》云:“蜚,蠦蜰。
”郭璞注云:“蜰即负盘,臭虫也。
”明曰:“按《春秋》书‘秋有蜚’,杜注云:‘蜚,负蠜也’,然杜预以虫一名蜚蠦,而郭以此虫一名蜚蠦,一名蜰。
以《春秋》证之,即郭解误也。
” ◇桑鳸窃脂 《释鸟》云:“桑鳸窃脂。
”郭璞云:“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
好盗脂膏食之,因以为名也。
”明曰:“非也。
按下文云‘夏鳸窃玄’、‘秋鳸窃蓝’、‘冬鳸窃黄’、‘棘鳸窃丹’,岂诸鳸皆善为盗而偷窃玄黄丹蓝者乎盖窃之言浅也。
‘窃玄’者,浅黑色也;‘窃蓝’者,浅青色也;‘窃黄’者,浅黄色也;‘窃丹’者,浅赤色也;‘窃脂’者,浅白色也。
今三四月间,采桑之时,有小鸟灰色,眼下正白,俗呼白鵊鸟是也。
以其采桑时来,故谓之桑鳸。
而敦注谓‘窃脂’为盗脂肉,一何谬哉!”
四月中茎如蓬艾,花如牛蒡花。
四月秋气生,胡苦葽秀。
则一岁物成,自苦葽殆。
《月令》所书,皆应时之物。
其言苦菜,即苦葽也。
颖达所见,别是一物,不可引以解此。
” ◇蝼蝈 《月令》“立夏之日蝼蝈鸣。
”孔颖达曰:“蝼蝈,虾蟆也。
”明曰:“非也。
按虾蟆一名蟾蜍,不能鸣者蛙也。
故(阙四字)牝鞠殪蛙,然则蝼蝈,蛙之类也。
《尔雅》云:‘鼃犹黾,在水者黾’,黾即蛙也,蟾蜍即虾麻也。
郭璞曰‘虾蟆’,非也。
按蛙形小而长,色青而皮光,春夏居水边,相对而鸣者也。
虾蟆形阔而短,色黄而皮如砂,鞭之汁出如乳,医方用之治甘虫狗毒。
是今人悉呼虾蟆者,相承误也。
按蛙鸣始于二月,验立夏而鸣者,其形最小,其色褐黑,好聚浅水而鸣,其声如自呼为‘渴于’者,是蝼蝈也。
” ◇王瓜 《月令》“立夏之后十日王瓜生。
”诸儒及《本草》多不详识。
明曰:“王瓜即栝楼也。
栝楼与土瓜形状藤叶正相类,但栝楼大而土瓜小耳。
以其大于土瓜,故以王字别之。
《尔雅》诸言王者,皆此类也。
今验栝楼,立夏之后其苗始生,正与《月令》文合,故知先儒之说皆非也。
” ◇正鹄 《射义》曰:“失诸正鹄而反求诸身。
”先儒皆以鹄鸟小鸟,画于射侯之上。
明曰:“鹄有二音,其鸟亦别。
鸿鹄即胡木反,正鹄则古笃反。
《广雅》曰:‘鸦鹄,鹊也’。
然则鸦鹄是鹊,鹊即是鸦。
鸦性惊黠,射之难中,故画于射侯之上,非小鸟也。
小鸟无名鹄者,先儒未之详也。
今射垛之上画乌珠者,是正面画乌鸦也。
” ○《
’”皇侃曰:“犯上谓犯颜而谏,言孝悌之人,必不犯颜而谏。
”明曰:“犯上谓干犯君上之法令也。
言人事父母能孝,事长兄能悌,即事君上能遵法令,必不干犯于君上也。
既不犯上,必无作乱之心。
故下文云:‘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指其掌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包咸曰:“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以掌中之物,言其易了也。
”明曰:“斯,此也,此掌中也。
指其掌者,孔子以一手指指一手之掌中。
此三字是当时状,非谓示以掌中之物也。
” ◇祭如在 “祭如在。
”孔安国曰:“言事死如事生。
”又曰:“祭神如神在。
”孔安国曰:“谓祭百神也。
”明曰:“‘祭如在’者,是孔子之前相传有此言也。
孔子解之曰:‘祭神如神在’耳,非谓两般鬼神也。
” ◇而有宋朝之美 孔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明曰:“此孔子叹末世浮薄,所尚者口才与貌耳。
如此则不得云。
‘而有宋朝之美’,盖此‘而’亦当作‘不’,传写误也。
” ◇饭蔬食 皇侃曰:“蔬食,菜食。
”明曰:“经典言‘疏食’者,皆谓粗饭,非菜食也。
音‘嗣’,谓饭粗饭者,吃粗饭也。
上‘饭’音扶晚反。
” ◇唐棣 唐棣之华偏其反。
”而孔安国曰:“唐棣,棣也。
”明曰:“《尔雅·释木》云:‘唐棣,卜’,郭璞注曰:‘白卜似白杨树,江东呼为扶卜也’。
又云‘常棣’,棣,郭璞曰:‘今山中有棣树,子如樱桃,可啗’。
则唐棣是卜,非棣也。
常棣是棣。
” ◇食不厌精 皇侃曰:“食粗则误人生疾,故调和不厌精洁也。
”明曰:“‘食’音‘嗣’,谓饭也。
言舂米作饭,不厌精凿也。
’” ◇食饐而餲 皇侃曰:“谓经久味恶,如乾鱼肉久而味恶也。
”明曰:“‘食’音‘嗣’谓饭也。
饐,餲也,饭馊败也。
《尔雅》云:‘食饐谓之餲’。
郭璞云:‘饭饖臭也’,则为得其义焉。
”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皇侃曰:“‘食’谓他馔。
”明曰:“音‘嗣’,谓饭也。
言孔子吃肉常令少于饭也。
” ◇迅雷风烈必变 孔安国注曰:“敬天之怒。
”明曰:“怒非也。
敬天道变也。
何以知之按雷者阳盛之声也,位在东方,发于二月。
风者,发生之气也,在卦属《巽》,于星属箕。
《易》曰:‘雷风恒,风雷益’。
又曰:‘动万物莫疾乎雷,挠万物莫疾乎风’。
由此观之,风雷非天之怒,亦已明矣。
”或云“《诗》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何也?”答曰:“怒非风雷之谓也。
其谓天福善祸淫,故无敢戏豫,虑其加祸尔。
盖以祸淫为怒,岂谓风雷邪?”又难曰:“《左传》云:‘为刑罚威狱,以类其震曜杀戮’,此非天之怒耶?”答曰:“此左氏之不通也。
且震曜杀戮在夏,刑罚威狱在秋,若圣人法雷而立刑,则当盛夏而决罪也。
”又难曰:“雷风不为天之怒,《春秋》‘震夷伯之庙’,《左传》曰‘展氏有隐慝焉’何也?”答曰:“《春秋》记异耳,《左传》言也。
若以展氏有罪凶,为天所震,则楚子商臣、单于冒顿何不震之盖夷伯之庙偶因震而圮耳,今人之舍如此者亦不少矣。
”又难曰:“今人有震死者何也?”答曰:“五行六气,能生人亦能杀人,非独雷霆也。
故人之生命有合兵死者,有合水死者,有合火死者,有合震死者。
然则雷之为物,与夫水火无以异也。
”又难曰:“今震死之人如鬼神何也?”答曰:“古人云‘蛇従雾,龙従云’。
云既兴而龙神従之,或害物耳。
水之深,蛟蜃居之;山之大豺虎宅之,所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也。
但人禀阴阳之变,岂可同于平常故衣服冠而坐也。
” ◇颜路请子之车以为椁 先儒皆言请其车卖之为椁也。
明曰:“经止言为椁,是欲毁其车作椁耳,非将卖之也。
若卖车买其为椁之木,可以请于他财,何故特请其车也且经无‘卖’之文,何为妄说?”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明曰:“视其文势无‘子’字,后人加之耳。
按上文云‘吾党有直躬者’,此即攘羊者之子也。
但云‘其父攘羊而证之’,于文自足。
如今更加‘子’字,翻使不安,必非游夏之文。
” ◆《孝经》 ◇仲尼 今人读仲尼之“尼”与僧尼之“尼”音同。
明曰:“非也。
仲尼之‘尼’,当音‘夷’,古‘夷’字耳。
按《
又按《左传》鲁哀公诔孔子曰:‘乌呼哀哉,<尸二>父’!晋王衍字夷甫,是用今文耳。
又汉有谏<尸二>,晋有潘<尸二>,犹用古字。
按字书仲<尸二>之‘<尸二>’,従尸下二,僧<尸工>之‘<尸工>’従尸下工,文字不同,音义亦别。
代人不能分别,乃一概而呼,实乖圣人之音也。
” ◇曾子侍 明曰:“孔子之行在《孝经》,可谓不刊之典。
颜闵无问答,独与曾参论者,诸儒之说颇有不同。
且六亲不和有孝慈。
颜闵之父和,而孝不显,曾参父严,而孝道著。
所以孔子与之论孝,兼亦虑其心不固,因以勖之也。
”或曰:“何知曾参之父严者?”答曰:“
常锄瓜,误伤蔓,乃以大杖殴之。
是其严也。
” ◆《尔雅》 ◇菟字 《释草》云“萰,菟荄”、“蘩,菟蒵”、“蔩,菟瓜之类,“菟”字皆従草。
明曰:“‘菟’字不従草。
按草菜之号,多取鸟兽之名以为之。
至如葝鼠尾、孟狼尾、萒雀弁、{艹瑰}、茾马帚、茭牛蕲、蔨鹿藿之类,其‘鼠’、‘狼’、‘雀’、‘乌’、‘马’、‘牛’、‘鹿’等字,皆不従草,兔亦兽名,何独従草盖后人妄加之耳。
” ◇蜚蠦蜰 《释虫》云:“蜚,蠦蜰。
”郭璞注云:“蜰即负盘,臭虫也。
”明曰:“按《春秋》书‘秋有蜚’,杜注云:‘蜚,负蠜也’,然杜预以虫一名蜚蠦,而郭以此虫一名蜚蠦,一名蜰。
以《春秋》证之,即郭解误也。
” ◇桑鳸窃脂 《释鸟》云:“桑鳸窃脂。
”郭璞云:“俗谓之青雀,觜曲,食肉。
好盗脂膏食之,因以为名也。
”明曰:“非也。
按下文云‘夏鳸窃玄’、‘秋鳸窃蓝’、‘冬鳸窃黄’、‘棘鳸窃丹’,岂诸鳸皆善为盗而偷窃玄黄丹蓝者乎盖窃之言浅也。
‘窃玄’者,浅黑色也;‘窃蓝’者,浅青色也;‘窃黄’者,浅黄色也;‘窃丹’者,浅赤色也;‘窃脂’者,浅白色也。
今三四月间,采桑之时,有小鸟灰色,眼下正白,俗呼白鵊鸟是也。
以其采桑时来,故谓之桑鳸。
而敦注谓‘窃脂’为盗脂肉,一何谬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