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三十三

关灯
    异焉。

    其后郑子为总监使,家甚富,有枥马十余匹。

    年六十五,卒。

    大历中,沈既济居钟陵,尝与釜游,屡言其事,故知详悉。

    后釜为殿中侍御史兼陇州刺史,遂殁而不返。

    嗟乎,异物之情也有人道焉!遇暴不失节,殉人以至死,虽贤妇人,有不如者矣。

    惜郑生非精人,徒悦其色而不征其情性。

    向使渊识之士,必能揉变化之理,察人神之际,著文章之美,传要妙之情,不止于赏玩风态而已。

    惜哉!建中二年,既济自左拾遗与金吾将军裴冀,京兆少尹孙成,户部郎中崔需,右拾遗陆淳皆滴官东南,自秦徂吴,水陆同道。

    时前拾遗朱放因旅游而随焉。

    浮颖涉淮,方舟沿流,昼宴夜话,各征其异说。

    众君子闻任氏之事,共深叹骇,因请既济传之,以志异云。

    李参军唐兖州李参军,拜职赴任,途次新郑逆旅,遇老人读《汉书》,李因与交言,便及身事。

    老人问先婚何谁?李辞未婚。

    老人曰:“君,名家子,当选姻好。

    今闻陶贞益为彼州都督,若逼以女妻君,君何以辞之?陶李为姻,深骇物听。

    仆虽庸叟,窃为足下羞之。

    今去此数里,有萧公,是吏部之族,门第亦高。

    见有数女,容色姝丽。

    ”李闻而悦之,涸求老人绍介于萧氏。

    其人便许之,去。

    久之方还。

    言:“萧氏甚欢,敬以待客。

    ”李乃仆御偕行。

    及至,萧氏门馆清肃,甲第显焕。

    高槐修竹,蔓延连亘、绝世之胜境。

    初,二黄门持金倚床延坐,少时萧出,着紫罗衫,策鸠杖,两袍扶侧,雪髯神凿,举动可观。

    李望敬之,再三陈谢。

    萧云:“老叟悬车之所,久绝人事,何期君子迂道见过。

    ”叙毕,寻荐珍膳,海陆交错,多有未名之物。

    食讫觞宴,老人乃云:“李参军向欲论亲,已蒙许诺。

    ”萧便叙数十句,语深有士风。

    作书与县官,请卜人克日。

    须臾,卜人至:“公卜吉正在此宵。

    ”又作书与县官,借头花钗绢缣手巾等。

    寻而皆至。

    其夕,亦有县官作傧,欢乐之事,与世不殊。

    至人青庐,妇人又殊美,李生愈悦。

    既明,萧公乃言:“李郎赴任有期,不可久住。

    ”便遣女子随去。

    宝钮犊车五乘,奴婢人马三十匹。

    其他服玩,不可胜数。

    见者谓是王妃公主之流,莫不称羡。

    李至任,积二年,奉使入洛,留妇在舍。

    婢等并狐蛊妖冶,炫惑丈夫,往来者多经过焉。

    异日,参军王,曳狗将猎,李氏群婢,见狗甚骇,咸入门。

    素疑其妖媚,是日心劝,径牵狗入其宅。

    合家拒堂门,不敢喘息,狗亦掣挛号吠。

    李氏妇门中大垢曰:“昨婢等梦为狗咋,今见而惧。

    王何事牵犬入人家?同官为僚,独不知为李参军之第乎?”意是狐,乃决意排窗放犬,咋杀群狐。

    惟李妻死,身是人而其尾不变,往白贞益,贞益往取覆验,见诸死狐,嗟叹久之。

    时天寒,乃埋一处。

    经十余日,萧使君遂至。

    入门号哭,莫不惊骇。

    既而,诣陶闻诉,言辞确实,容服高贵,陶甚敬待。

    因收下狱。

    固执是狐,取前犬令咋。

    时萧陶对食,犬至,萧边引犬头于膝上,以手抚之,然后与食,大无搏噬之意,后数日,李生亦还,号哭累日,然发狂,啮通身尽肿。

    萧谓李曰:“奴仆皆言死者悉是野狐,何期冤抑如是。

    当时即欲开痊,恐李郎被炫惑,不见信,今宜开视,以明好妄也。

    ”命开视,悉是人形。

    李益悲愉。

    贞益以罪重,系铜深刻。

    私白云:“已令持十万,于东都取咋狐犬,往来可十余日。

    ”贞益又以公钱百千益之,其犬竟至。

    会一日,萧谒陶,陶于正厅立待。

    萧入府,颜色沮丧,举动惶忧,有异于常。

    俄而,犬自外人,萧忽化作老狐,下阶趋走数步,为犬所获,从者皆死。

    贞益使验死者,悉是野狐。

    遂获免。

    姚坤太和中,有处士姚坤,不求闻达,常以渔钓自适。

    居于东洛万安山南,以琴尊自抬。

    居侧有猎人,常以网取狐兔为业。

    坤性仁,恒收赎而放之。

    如此活者数百。

    坤旧有庄,卖于嵩岭菩提寺。

    坤持其价而赎之。

    其如庄僧惠沼行凶,率常于阒处凿井,深数丈,投以黄精数百斤,求人试服,观其变化。

    乃饮坤,大醉,投于井中,以石咽其井。

    坤及醒,无计跃出,但饥茹黄精而已。

    如此数日。

    夜忽有人于井口召坤姓名,谓曰:“我狐也。

    感君活我子孙不少,故来教君。

    我狐之通天者,初穴于冢,因上窍乃窥天汉星辰,有所慕焉,恨身不能奋飞,遂凝盼注神,忽然不觉飞出,蹑虚驾云,登天汉见仙官礼之,君但能澄神泯虑,注盼玄虚,如此精确,不三旬而自当飞出,虽窍之至微,无所碍矣。

    ”坤曰:“汝何据耶?”狐曰:“君不闻《西升经》云:‘神能飞形,亦能移山’,君其努力。

    ”言讫,而去。

    坤信其说,依而行之,约一月,忽能跳出于碉孔中。

    遂见僧,大骇,视其井依然。

    僧礼坤,诘其妙。

    坤告曰:“某无为,但于中有黄精饵之。

    渐觉身轻,游其间,如处寥廓,虽欲安居,不能禁止。

    偶尔升腾,窍所不碍,特黄精之妙如此。

    他无所知。

    ”僧然之。

    诸弟子以索坠下,约以一月后来窥。

    弟子如其言,月余往窥,师已毙于中矣。

    坤归旬日,有女子自称夭桃诣坤,云:“是富家女。

    误为少年诱出,失踪,不可复返。

    愿侍箕帚。

    ”坤纳之。

    妖丽冶容,至于篇什等礼,俱能精至。

    坤亦爱之。

    后,坤应制,挈夭桃入京,至盘头馆,夭桃不乐,取笔题竹简为诗曰:铅华久御向人间,欲拾铅华更惨颜。

    纵有青丘今夜月,无因重照旧云鬟。

    吟讽久之,坤亦矍然。

    忽有曹牧,遣人执良犬将献裴度,入馆,犬见夭桃,怒目,掣额蹲步上阶。

    夭桃即化为邓,跳上犬首,抉置视犬,惊腾号出馆,望荆山而窜。

    坤大骇,逐之。

    行数里,犬已毙狐,即不知所之。

    坤惆怅恳惜,尽日不能前进。

    及夜,有老人挛美酝诣坤,云是旧相识。

    既饮,坤终莫能达相识之由。

    老人饮罢,长揖而去,云:“报君亦足矣。

    吾孙亦无恙。

    ”遂倏不见坤言悟狐也。

    后寂无闻焉。

    许贞唐元和中,有许贞,家寓青齐间。

    尝西游长安。

    至陕,贞与陕从事善。

    是日,将告去,从事留饮,至暮方别。

    行未十里,忽然堕马。

    而二仆驱其衣囊已前去矣。

    及贞醉寤,已曛黑。

    马亦前去。

    因顾道左小径,有马溺及足迹,即往寻之。

    不觉数里,忽见朱门甚高,槐柳森郁。

    贞既亡仆马,怅然,遂叩其门。

    已扃键,有小童出视,贞即问曰:“此谁氏第?”曰:“李员外别墅。

    ”贞请入谒,重遽入告。

    顷之,请入,息于宾馆。

    即引入门,其左有宾位甚清敞,所设屏障,皆古山水及名书、经史、图籍,茵榻之类,率洁而不华。

    贞坐久之,小童出曰:“主君且至。

    ”俄有一丈夫,年约五十,朱绂银章,仪状甚伟。

    与生相见。

    揖让而坐。

    生因具述故人从事,留饮沉醉,既在道曛黑,不觉仆马俱失,愿求寓一夕,可乎。

    李曰:“但虑卑隘,不可安贵客,宁有间耶?”贞愧谢之。

    李又曰:“某尝从事于蜀,寻以疾罢,今因归休于此。

    ”与语,议甚敏博,贞甚慕之。

    又命家童访其仆马。

    俄而皆至,即舍之。

    既而,设撰共食,竟饮酒,尽欢而寐。

    明日,贞晨起告去,李曰:“愿更得一日侍欢笑。

    ”生感其意,即留。

    明日,乃别。

    及至京师,居月余,有叩其门者,自称进士独孤沼。

    贞延与语,甚聪辩。

    且谓曰:“某家于陕,昨西来过李员外,谈君之美不暇,且欲与君为姻好,故令某奉谒话此意。

    君以为何如?”生喜诺之。

    沼曰:“某今还陕。

    君东归,当更访员外,谢其意也。

    ”遂别去,后旬月,生还,诣员外别墅。

    李见贞至,大喜。

    生即陈独孤沼之言。

    因谢之。

    李遂留生十日就礼。

    妻色甚妹,聪敏柔婉。

    生留旬月,乃挈其妻孥归青齐。

    自是李君音耗不绝。

    生奉道,每晨起,阅《黄庭内景经》。

    李氏常止之曰:“君好道,宁如秦皇汉武乎?求仙之力,又孰若秦皇汉武乎?彼二人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竭天下之财,以学神仙,尚崩于沙丘,葬于茂陵,况以一布衣,而乃惑于求仙耶?”贞叱之,乃终卷。

    意其知道者,亦不疑为他类也。

    后岁余,贞挈家调选至陕郊。

    李君留其女而遣生。

    来京师,明年,生兖州参军,李氏随之。

    官数年,罢秩,归齐鲁。

    又十余年。

    李氏生七子二女,本质姿貌,皆居众人先。

    而李容色端丽,无异少年时。

    生益钟念之。

    无何,被疾且甚,生奔走医巫,无所不至,终不愈。

    一日屏人,握生手,呜咽流涕,自言曰:“妾自知死至,然忍羞以心曲告君,幸君宽罪有戾,使得尽言。

    ”因欷不自胜。

    生亦泣固慰之。

    乃言曰:“一言,诚自知受责于君,顾九稚子犹在,以为君累;尚敢一发口。

    妾诚非人间人,天命当与君偶,得以狐狸贱质,奉箕帚二十年,未常纤芥获罪,权以他类贻君忧,一女子血诚自谓竭尽。

    今日永去,不敢以妖幻余气托君,念稚弱满眼,皆世间人,为嗣续,及某气尽,愿少念弱子,无以枯骨为仇,得全肢体,埋之土中,乃百生之赐也。

    ”言终,又悲恸,泪百行下,生惊恍伤感,咽不能语,相对泣。

    良久。

    以被蒙首,转背而卧。

    食顷,无声,生发被视之,见一狐死被中。

    生特感悼,为之殡殓,丧葬之制,一如人礼。

    葬后,生特至陕,访李别墅,惟墟墓荆棘,阒无所见。

    惆怅还家。

    居岁余,二子二女相次而卒,尸骸皆人也。

    而贞亦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