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三十七

关灯
    艳异编卷三十七 鬼部二 独孤穆传唐贞元中,河南独孤穆者,客淮南,夜投大义县宿。

    未至十里余,见一青衣乘马,颜色颇丽。

    穆微以词调之,青衣对答甚有风格。

    俄有车辂北下,导者引之而去,穆遽谓曰:“向者粗承颜色,谓可以周旋终接,何乃顿相舍乎?”青衣笑曰:“愧耻之意,诚亦不足。

    但娘子少年独居,性甚严整,难以相许耳。

    ”穆因问娘子姓氏,及中外亲族。

    青衣曰:“姓杨,第六。

    ”不答其他。

    既而不觉行数里,俄至一处,门馆甚肃。

    青衣下马入,久之乃出,延客就馆,曰:“自绝宾客,已数年矣。

    娘子以上客至,无所为辞,勿嫌疏陋也。

    ”于是秉烛陈榻,衾褥毕具。

    有顷,青衣出,谓穆曰:“君非隋将独孤盛之后乎?”穆乃自陈是盛八代孙。

    青衣曰:“果如是,娘子与郎君乃有旧。

    ”穆讯其故。

    青衣曰:“某,贱人也,不知其由。

    娘子即当自出申达。

    ”须臾设食,水陆毕备。

    食讫,青衣数十人前导曰:“县主至。

    ”见一女,年可十三四,姿色绝代。

    拜跪讫,就坐,谓穆曰:“庄居寂寞,久绝宾客,不意君子惠顾,然而与君有旧。

    不敢使婢仆言之,幸勿为笑。

    ”穆曰:“羁旅之人,馆谷是惠,岂意特赐相见,兼许叙故旧,且穆平生未离京洛,是以江淮亲故,多不之识,幸尽言也。

    ”县主曰:“欲自陈叙,窃恐惊动长者。

    妾离人间已二百年矣,君亦何从而识?”穆初闻其姓杨,及自称县主,意已疑之。

    及闻此言,乃知是鬼,亦无所惧。

    县主曰:“以君独孤将军之贵裔,世禀忠烈,故欲奉托,勿以幽冥见疑。

    ”穆曰:“穆之先祖,为隋室忠臣。

    县主必以穆忝有祖风,故欲相托,乃生平之乐闻也。

    有何疑焉。

    ”县主曰:“欲自宣泄,实增悲感。

    妾父齐王,隋帝第二子。

    隋室倾覆,妾之君父,同时遇害。

    大臣宿将,无不从逆,推君先将军,力拒逆党。

    妾时年幼,尚在左右,具见始未。

    及乱兵入宫,贼党有欲相逼者,妾因骂辱之,遂为所害。

    ”因悲不自胜。

    穆因问其当时人物,及大业未事,大约多同隋史。

    久之,命酒对饮,言多悲咽。

    为诗以赠穆曰:江都昔丧乱,阙下多构兵。

    豺虎恣吞噬,干戈日纵横。

    逆徒自外至,半夜开重城。

    膏血浸宫殿,刀枪倚檐槛。

    今知从逆者,乃是公与卿。

    白刃污黄屋,邦家遂因倾。

    疾风表劲草,世乱识忠臣。

    哀哀独孤公,临死乃结缨。

    天地既板荡,云雨时未亨。

    今者二百载,幽怀犹未平。

    山河风月古,陵寝露烟青。

    君子秉恒德,方垂忠烈名。

    华轩一惠顾,土室以为荣。

    丈夫立志操,存没感其情。

    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穆深嗟叹,以为班婕好所不及也。

    因问其平生制作,对曰:“妾本无才,但好读古集。

    尝见谢家姊母,及鲍氏诸女,皆善属文,私怀景慕,帝亦雅好文学。

    时时被命。

    当时薛道衡名高海内,妾每见其文,心颇鄙之。

    何者,情发于中,但直叙事耳。

    何足称赞。

    ”穆曰:“县主才自天授,乃邺中七子之流,道衡安足比拟。

    ”穆遂赋诗以答之曰:皇天昔降祸,隋室如缀旒。

    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

    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

    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

    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

    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

    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

    罗遗侍者,粉黛成仇雠。

    邦国已沦覆,余生誓不留。

    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

    丹血溅黼,丰肌染戈矛。

    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

    玉树深寂寞,泉台千万秋。

    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幽显倘不昧,终焉契绸缪。

    县主吟讽数回,悲不自胜者久之。

    逡巡,青衣人皆将乐器,而有一人前白县主曰:“言及旧事,但恐使人悲感。

    且独孤郎新至,岂可终夜啼位相对乎?某请充使,召来家娘子相伴。

    ”县主许之。

    既而谓穆曰:“此大将军来护儿歌人,亦当时遇害。

    近在于此。

    ”俄顷即至,甚有姿色,陪言笑,因作乐,纵饮甚欢。

    来氏歌数曲,穆惟记其一云:平阳县中树,久作广陵尘。

    不意何郎至,黄泉重见春。

    良久曰:“妾与县主居此二百余年,岂期今日忽有嘉礼。

    ”县主曰:“本以独孤公忠烈之家,愿一相见,欲豁幽愤耳。

    岂可以尘土之质,厚诬君子。

    ”穆因吟县主诗落句云:“求义若可托,谁能抱幽贞?”县主微笑曰:“亦大强记。

    ”穆因以歌讽之曰:今闻久无主,罗袂坐生尘。

    愿作吹箫伴,同为骑凤人。

    县主亦以歌答曰:朱轩下长路,青草启孤坟。

    犹胜阳台上,空看朝暮云。

    来氏曰:“曩者,萧皇后欲以县主配后兄子,正见江都之乱,其事遂寝。

    独孤冠冕盛族,忠烈之家,今日相对,正为嘉偶。

    ”穆问县主所封何邑,县主曰:“儿以仁寿四年生于京师。

    时驾幸仁寿宫,因名寿儿。

    明年太子即位,封清河县主。

    上幸江都宫,徙封临安县主。

    特为皇后所爱,常在宫内。

    ”来曰:“夜已深矣,独孤郎宜早成礼,某当奉候于东阁,俟晓拜贺。

    ”于是群婢戏谑,皆若人间之仪。

    既入卧内,但其气奄然,其身颇冷。

    顷之,泣谓穆曰:“殂谢之人,久为尘灰。

    幸得奉事巾栉,死且不朽。

    ”于是复召来氏,欢宴如初。

    因问穆曰:“承君今适江都,何日当回,有以奉托可乎?”穆曰:“死且不顾,其他何有不可乎?”县主曰:“帝既改葬,妾独居此。

    今为恶王墓所扰,欲聘妾为姬,妾以帝王之家,义不为凶鬼所辱。

    本愿相见,正为此耳。

    君将适江南,路出其墓下,以妾之故,必为其所困。

    道士王善交,书符于淮南市,能制鬼神。

    君若求之即免矣。

    ”又曰:“妾居此亦终不安。

    君江南回日,能挈我俱去,置我洛阳北坂上,得与君相近,永有依托,生成之惠也。

    ”穆皆许诺曰:“迁葬之札,乃穆家事矣。

    ”酒酣,倚穆而歌曰:“露草芊芊,颓茔未迁。

    自我居此,于今几年。

    与君先祖,畴昔恩波,死生契阔,忽此相过。

    谁谓佳期,寻当别离。

    俟君之北,携手同归。

    ”因下泪沾襟。

    来氏亦泣语穆曰:“独孤郎勿负县主厚意。

    ”穆因以歌答曰:“伊彼维扬,在天一方。

    驱马悠悠,忽来异乡。

    情通幽显,获此相见。

    义感畴昔,言存缱绻。

    清江桂舟,可以遨游。

    惟子之故,不遑淹留。

    ”县主泣谢穆曰:“一辱佳贶,永以为好。

    ”须臾,天将明。

    县主涕泣,穆亦相对而泣,凡在坐者,皆与辞诀。

    既出门,回顾无所见,地平坦,亦无坟墓之迹。

    穆意恍惚,良久乃定。

    因徙柳树一株以志之。

    家人索穆颇急。

    后数日,穆乃入淮南市,果遇王善交于市,遂求一符。

    既至恶王墓下,为旋风所扑三四。

    穆因出符示之乃止。

    先是,穆颇不信鬼神之事,及县主无不明晓,穆乃深叹讶,亦私为所亲者言之。

    次年正月,自江南回,发其地数尺,得骸骨一具,以衣衾敛之。

    穆以其死时草草,葬必有阙。

    既至洛阳,大具威仪,亲为祝文以祭之,葬于安喜门外。

    其后独宿于村野,县主复至,谓穆曰:“迁葬之德,万古不忘,幽滞之人,分不及此者久矣。

    幸君惠存旧好,使我永得安宅。

    道途之间,所不奉见者,以君为我腐秽,恐致嫌恶耳。

    ”穆睹其车舆导从,悉光赫于当时。

    县主谢曰:“此皆君子赐也。

    岁至己卯,当遂相见。

    ”其夕因宿穆所,至明乃去。

    穆既为数千里迁葬,复昌言其事。

    凡穆之故旧亲戚,无不毕知。

    贞元十五年,岁在己卯。

    穆晨起将出,忽见数人至其家,谓穆曰:“县主有命。

    ”穆曰:“岂相见之期至耶?”其夕暴亡,遂合葬于杨氏。

    崔炜传贞元中,有崔炜者,故监察向之子。

    向有诗名,知于人间,终于南海从事。

    炜居南海,意豁如也。

    不事家产,多友豪侠。

    不数年,财业殚尽,多栖止佛舍。

    时中元日,番禺人多陈设珍异于佛庙,集百戏于开元寺。

    炜因闲玩,见乞食老妪,因蹶而破他人之酒,当垆者殴之。

    计其值,仅一缗。

    炜怜之,为脱衣偿其所值。

    妪不谢而去。

    异日又来,乃告炜曰:“谢子脱其难。

    吾善灸赘疣,今有越井冈艾少许奉子。

    每赘疣,灸一炷,当即愈。

    不独愈疾,且兼获美艳。

    ”炜笑而受之,妪倏亦不见。

    后数日,因游海光寺,遇一老僧赘生于耳。

    炜出艾试灸之,应手而落。

    其僧感之,谓讳曰:“贫道无以奉酬,但转经以资郎君之福耳。

    此山下有一任翁者,藏镪巨万,亦有斯疾,君子能疗之,当有厚报。

    请为书达焉。

    ”炜曰:“然。

    ”任翁一闻喜跃,礼请甚谨。

    炜因出艾,一而愈。

    任翁告炜臼:“谢君子痊我所苦,无以厚酬。

    有钱十万奉子,幸且从容,无草草而去。

    ”因被留款。

    炜素善丝竹,能造其妙。

    闻主人堂中琴声,乃诘家童,曰:“主人之爱女也。

    ”因请琴弹之。

    女潜听而有意焉。

    时任翁家事鬼,日毒神,每三岁必杀一人飨之。

    期已逼矣,求人不获。

    任翁与其子计之曰:“门下客既无血属,可以为飨。

    尝闻大恩尚不报,况愈小疾乎!”遂令具神馔。

    俟夜半,拟杀炜。

    已潜扃炜所处之室,而炜不之悟。

    是女密知之,潜持刀于窗隙间告炜曰:“吾家事鬼,今夜当杀汝而祭之。

    汝可以此破窗遁去,不然少顷死矣!此刀亦望将去,无相累也。

    ”炜闻恐悸流汗,以刀断窗棂,携艾跃出,拔键而走。

    任翁俄觉,率家童十余人,持刀秉炬,逐之六七里,几及之。

    炜因迷道失足,坠于大枯井中。

    追者失踪而返。

    伟虽坠井,为槁叶所藉幸而不伤。

    及晓视之,乃一巨穴,深百余丈,无计得出。

    四旁嵌空,宛转可容千人。

    中有一白蛇,盘曲可长数丈。

    光照穴中,前有石臼,岩上有物滴下,如饴蜜,注召集臼中。

    蛇就饮之。

    炜察蛇有异,乃诣蛇稽颡谓之曰:“龙王,某不幸,堕于此,愿王悯之,而不为害!”因饮其余,遂不饥渴。

    细视蛇之唇吻,亦有疣焉,炜感蛇见悯,欲为灸之,而无烛不遂,须臾,忽有飘火入穴,伟乃燃艾启蛇而灸,则疣应手坠地。

    蛇之饮食久已妨碍,及去,颇以为适,遂吐径寸珠酬炜。

    炜不受,而启蛇曰:“龙王能施云雨,阴阳莫测,神变由心,行藏在己,必能有道,拯拔沉沦。

    倘赐挈维,得还人世,则死生感激,铭在肺腑,但遂归心,不愿怀宝。

    ”蛇遂吞珠,蜿蜒将有所适。

    讳即再拜,跨蛇而出。

    去不由穴口,只于洞中行可数十里,其中幽暗若漆。

    但蛇之光烛两壁,时见绘画古丈夫,咸有冠带。

    最后触一石门,门有金兽环,洞然明朗,蛇抵此不进,而卸下炜。

    炜将谓已达人世矣。

    入户,但见一室,空阔可百余步。

    穴之四壁,皆镌为房室。

    当中有锦绣数间,垂金泥紫帏,更饰以珠玉,炫晃如明星之缀。

    帐前有金炉,炉上有蛟龙鸾凤龟蛇燕雀,皆开口喷出香烟,芳芬蓊郁。

    旁有小池,砌以金壁,贮以水银。

    凫之类,皆琢琼瑶而泛之。

    四壁有床,咸饰以犀象,上有琴瑟笙簧鼗鼓祝,不可胜记。

    炜细视手泽尚新。

    乃恍然莫测是何洞府也。

    良久,取琴试弹,四壁户牖皆启,有小青衣出而笑曰:“玉京子已送崔家郎至矣。

    ”遂即走入。

    须臾,有四女,皆古鬟髻,曳霓裳之衣,谓炜曰:“何崔子擅入皇帝玄宫耶?”炜乃舍琴再拜。

    女亦酬拜。

    炜曰:“既是皇帝玄宫,皇帝何在?”曰:“暂赴祝融宴尔。

    ”遂命炜就榻鼓琴,炜弹《胡笳》。

    女曰:“何曲也?”曰:“《胡笳》也。

    ”曰:“何以为《胡笳》,吾不晓也。

    ”伟曰:“汉蔡文姬,即中郎邕之女也,被虏没于胡中。

    及归,感胡中故事,因抚琴而成斯弄,象胡中吹笳哀咽之韵。

    ”女皆怡然曰:“大是新曲。

    ”遂命酌醴传觞。

    炜乃叩首求归,词旨颇切。

    女曰:“崔子既来,皆是宿分,何必匆遽,幸且驻淹。

    羊城使者,少顷当来,可以随往。

    ”谓崔子曰:“皇帝已配田夫人而奉箕帚,然便可相见。

    ”崔子莫测所由,未敢应荷。

    已命侍女召田夫人,夫人不肯至,曰:“未奉皇帝诏,不敢见崔家郎君。

    ”再命不至。

    女谓炜曰:“田夫人淑德美丽,世无俦匹,愿君子善待之,亦宿业耳。

    夫人,即齐王女也。

    ”崔子曰:“齐王何人也?”女曰:“王讳横。

    昔汉初国亡而居海岛者。

    ”逡巡,有日影入照座中。

    炜因举首,上见一穴,隐隐然睹人间天汉耳。

    四女曰:“羊城使者至矣。

    ”遂有一白羊,冉冉自空而下,须臾至座间。

    背有一丈夫,衣冠俨然,执大笔,兼封一青竹简,上有篆宇,进于香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