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三十七

关灯
    四女命侍女读之曰:“广州刺史徐绅死,安南都护赵昌克替。

    ”女酌醴饮使者。

    使者唱喏。

    谓炜曰:“他日须与使者易服葺字,以相酬劳。

    ”炜但唯唯。

    四女曰:“皇帝有敕,令与郎君国宝阳燧珠,将往至彼,当有胡人具十万缗而易之。

    ”遂命侍女开玉函,取珠授炜。

    伟再拜而捧之,谓四女曰:“讳不曾朝谒皇帝,又非亲族,何见遗如是?”女曰:“郎君先人有诗,帝愧之,亦有诗继和。

    赏珠之意,已露诗中,不假仆说。

    郎君岂不晓耶?”炜曰:“敢遂请皇帝诗?”女命侍女书题于羊城使者笔管上,云:千岁荒台隳路隅,一章太守重椒涂。

    感君拂拭意何极,报尔佳人与明珠。

    炜曰:“皇帝原何姓字?”女曰:“已后当自知耳。

    ”女又谓炜曰:“中元日须具美酒丰馔于广州蒲涧寺静室,吾辈当送田夫人往。

    ”炜遂再拜告去。

    欲蹑使者之羊背。

    女曰:“知有鲍姑艾,可留少许。

    ”炜但留艾,不知鲍姑是何人也,遂留之。

    瞬息而出穴,复于平地,遂失使者与羊所在。

    望其星汉,时及五更矣。

    俄闻蒲涧寺钟声,遂抵寺。

    僧人以早糜见饷,遂归广平。

    崔子先第舍税居,至日往主人舍询之,已三年矣。

    主人谓炜曰:“子何所适,而三秋不返?”炜不实告。

    开其户,尘榻严然,颇怀凄怆。

    问刺史,徐绅果已死,而赵昌替矣。

    乃抵波斯店,潜鬻是珠。

    有老胡人一见,遂匍匐礼拜曰:“郎君的入南越王赵佗墓中来,不然不合得斯宝。

    ”盖赵佗以珠为殉故也。

    崔子乃具实告,方知皇帝是赵佗也。

    佗亦曾称南越武帝耳。

    遂具十万缗而易之。

    崔子诘胡人曰:“何以辨之?”曰:“我大食国宝阳燧珠也。

    昔汉初赵佗使异人梯山航海,盗归番禹,仅千载矣。

    我国有能玄象者,言来岁国宝当归。

    故我王召我具大舶之资,抵番禺而搜索,今日果有所获矣。

    ”遂出玉液而洗之,光鉴一室。

    胡人遽泛舶归大食去。

    伟得金,遂具家产。

    然羊城使者,竟无影响。

    忽有事于城隍庙,见神像有类使者,又睹神笔上有细字,乃侍女所题也。

    方具酒脯而奠之,兼重粉绘,及广其宇,是知羊城即广州城隍庙,有五羊焉。

    又征任翁之室,则村老云,南越尉任嚣之墓耳。

    又登越王殿台,睹先人诗云: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

    古墓千年无子孙,野人踏践成官道。

    兼睹越王继和诗,踪迹颇异。

    乃询其主者。

    主者曰:“徐大夫绅,因登此台,感崔侍御诗,故重粉饰台殿,所以焕赫耳。

    ”后将及中元日,遂丰洁香撰甘醴,留于蒲涧寺之僧室。

    夜半,果四女伴田夫人至,容仪艳逸,言旨澹雅。

    四女与崔生会饮谐谑,将晓告去。

    崔子遂再拜讫,致书达于越王,卑辞厚礼,敬荷而已。

    遂与夫人归室。

    因诘夫人曰:“既是齐王女,何以远配于南越?”夫人曰:“某国破家亡,遭越王所虏,以为嫔御,王薨因以为殉,乃今不知几时也。

    看烹郦生,如昨日耳。

    每忆故事,不觉潸然。

    ”炜问曰:“彼四女何人也?曰:“其二东瓯王摇所献,其二闽越王无诸所献也,俱为殉耳。

    ”又问曰:“昔四女云鲍姑,何人也?”曰:“鲍静女,葛洪妻也,多行灸道于南海耳。

    ”炜叹曰:“乃昔乞丐之老妪焉。

    ”又曰:“四女呼蛇为玉京子何也?”曰:“安期生长跨斯龙而朝玉京,故号之玉京子耳。

    ”炜因在穴,饮龙之余,肌肤少嫩,筋骨轻捷。

    后居南海十余载,遂散金破产,栖心道门,挈室往罗浮访其鲍姑,后竟不知所适。

    郑绍商人郑绍者,丧妻后,方欲再娶。

    行经华阴,止于逆旅。

    因悦华山之秀峭,乃自店南行,可数里,忽见青衣谓绍曰:“有人令传意,欲暂邀君。

    ”绍曰:“何人也?”青衣回:“南宅皇尚书女也。

    适于宅内登台望见君,遂令致意。

    ”绍曰:“女未适人耶?何以止于此?”青衣曰:“女郎方自往求婿,故止此。

    ”绍诣之。

    俄及一大宅,又有侍婢数人,出命绍入,延绍于馆舍。

    逡巡,有一女子出,容甚丽,年可初笄,从婢十余,并衣锦绣。

    既相见,即谓绍曰:“既遂披觌,当出形迹,冀稍从容。

    ”绍唯唯随之。

    复入一门,见珠箔银屏,焕烂相照。

    闺阁之内,块然无侣。

    绍乃问女:“是何皇尚书家?何得孤居如是耶,尊亲焉在?嘉偶为谁?虽荷宠招,幸祛疑抱。

    ”女曰:“妾是故皇公之幼女也。

    少丧二亲,久离城郭,故止于此。

    方求自适,不意良人惠然辱顾,既惬所愿,何乐如之!”女乃命绍升榻坐定,具酒肴,出妓乐,不觉向夕。

    女引一金献绍曰:“妾求佳婿已三年矣。

    今既遇君子,宁元自得。

    妾虽惭不称,敢以金合卺,愿求奉箕帚。

    可乎?”绍曰:“予一商耳,多游南北,惟利是求。

    岂敢与簪缨家为戚属也?然遭逢顾遇,谨以为荣,但恐异日为门下之辱。

    ”女乃再献金,自弹筝以送之。

    绍闻曲音凄楚,感动于心,乃饮之。

    交献,誓为伉俪。

    女笑而起,时已夜久,左右侍婢以红烛前导,成礼。

    至曙,女复于前阁备芳醪美馔,与绍欢醉。

    经月余,绍曰:“我当暂出,以缉理南北货财。

    ”女泣曰:“鸳鸯匹对,未闻经月离也。

    ”绍不忍矣。

    经月余,绍复言曰:“我商人也,泛江湖,涉道途,盖是常分。

    虽深诚见挽,若不出行,亦心有所不乐,愿勿以此为嫌。

    当如期而至。

    ”女以绍言切,方许之。

    遂于家园张祖席以送。

    绍乃橐货就路。

    至明年春,绍复至此,但见红花翠竹,流水青山,杳无人迹。

    绍号恸经日而返。

    孟氏维扬孟贞者,大商也,多在外贸易财宝。

    其妻孟氏,先寿春之妓人也,美容质,能歌舞,薄知书,稍有词藻。

    春日独游家园,四望而吟曰:可惜春时节,依前独自游。

    无端两行泪,长只对花流。

    吟罢,泣下数行。

    忽有少年,容貌甚美,逾垣而入,笑曰:“何吟之苦耶?”孟氏大惊曰:“君谁家子,何得遂至于此,而复轻言也?”少年曰:“吾性落拓不拘检,惟爱高歌大醉。

    适闻吟咏,不觉喜动于心,所以逾垣而至。

    苟能容我花下一接良谈,我亦可以强攀清调也。

    ”孟氏曰:“欲吟诗耶?”少年曰:“浮生如寄。

    少年时犹繁花正妍,黄叶又继,枉惹人间之恨,愁绪千端。

    岂如且偷顷刻之欢也。

    ”孟氏曰:“妾有良人,去家数载,所恨当兹丽景,远在他乡。

    岂惟惋叹芳菲,固是伤嗟契阔。

    所以自吟拙句,略叙幽怀耳。

    不虞君之越涉吾地,而见侮如此也。

    宜速去,勿自取辱。

    ”少年曰:“我向闻雅咏,今睹丽容,苟蒙见纳,虽死且不惜,况责言何害乎。

    ”孟氏命笺,续赋诗曰:谁家少年儿,心中暗自欺。

    不道终不可,可即恐郎知。

    少年得诗,喜不自胜,乃答之曰:神女配张硕,文君遇长卿。

    逢时两相得,聊足慰多情。

    自是孟遂私之,挚归己舍。

    少年貌既妖艳,又善玄素,绸缪好合,乐可知也。

    逾年而夫自外归,孟氏优惧且泣。

    少年曰:“勿恐,吾固知其不久也。

    ”言讫,腾身而去,阒无所见,不知其何怪也。

    李章武李章武,字子飞,其先中山人。

    生而敏博,遇事便了。

    工文好学,虽弘道自高,恶为洁饰,而容貌闲美,即之温然。

    少与清河崔信友善。

    信亦雅士,多聚古物。

    以章武精敏,每寻访辩论,皆洞达玄微,研究原本,时人比之张华。

    贞元七年,崔信任华州别驾,章武自长安诣之。

    数日,出行,于市北见一妇人,甚美。

    因绐信云:“须州外与亲故知闻。

    ”遂僦舍于美人之家。

    主人姓王,此则其子妇也。

    乃悦而私焉。

    居月余,所计用值三万余,子妇所供费倍之。

    既而两心克谐,情好弥切。

    无何,章武系事,告归长安,殷勤叙别。

    章武留交颈锦绮一端,仍赠诗曰:〖鸳鸯绮,知结几千丝。

    别后寻难见,翻伤未别时。

    子妇答以白玉指环,曰:念指环,相思重相忆。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章武有仆杨杲,子妇赍钱一千,以奖其敬事之勤。

    既别,积八九年。

    章武游宦,亦无从与之闻。

    至贞元十一年,因友人张元宗令下县,章武又自京师与元会。

    忽思曩好,乃回车涉渭水访之。

    日瞑,达华州,将舍于王氏之室。

    至其门,则阒无行迹,但外有宾榻而已。

    章武以为下里之民,或废业即农,暂居郊野,或宾邀聚,未始归复。

    但休止其门,且将别适他舍。

    见东邻之妇,就而访之。

    乃云王氏之长老,皆舍业而出游,其子妇殁已再周矣。

    又详与之谈,即云:“某姓杨,第六,为东邻妻。

    ”复访郎何姓。

    章武具语之。

    又云:“曩曾有仆姓杨名杲乎?”曰:“有之。

    ”因泣告曰:“某为里中妇五年,与王氏相善。

    尝云:我夫室犹如传舍,阅人多矣。

    其于往来见调者,皆殚财穷产,甘辞厚誓,未尝动心。

    顷岁有李十八郎,曾舍于我家。

    我初见之,不觉自失。

    后遂私侍枕席,实蒙欢爱。

    今与之别累年矣。

    思慕之心,或竟日不食,终夜无寝。

    我家人故不可托。

    复被彼夫东西,不时会遇。

    脱有至者,愿以物色名氏求之。

    如不参差,相托抵奉,并语深意。

    但有仆夫杨杲,即是,不二三年,子妇寝疾。

    临死,复见托曰:‘我本寒微,曾辱君子厚顾,心常感念。

    久以成疾,自料不治。

    曩所奉托,万一至此,愿申九泉衔恨,千古睽离之叹。

    仍乞留止此,冀神会于仿佛之中。

    ’”章武乃求邻妇为开门,命从者治食物。

    方将具席,忽有一妇人,持帚,出房扫地。

    邻妇亦不之识。

    章武因访所从者,云是舍中人,又过而诘之,即徐曰:“王家亡妇感郎恩情,将见会。

    恐生怪怖,故使相闻。

    ”章武许诺云:“章武所由来者,实为此也。

    虽显晦殊途,人皆忌惮,而思念情至,实所不疑。

    ”言毕,执帚人欣然而去,逡巡映门,即不复见,乃具饮馔,呼自食。

    饮毕,安寝。

    至二更许,篝灯在床之东南,忽尔稍暗,如此再三。

    章武心知有变,因命移烛背墙,置室东南隅。

    旋闻西北角,有声,如有人形,冉冉而至。

    五六步,即可辨其容色、衣服,乃主人子妇也。

    与昔见不异,但举止浮急,音调轻清耳,章武下床,迎拥携手,款若平生之欢。

    自云:“在冥录中,都忘亲戚。

    但思君子之心,如平昔耳。

    ”章武倍与狎呢,间无他异。

    但数请令人视明星,若出,当须还,不可久住。

    每交欢之暇,即恳托谢邻妇杨氏,云:“非此人,谁达幽恨?”至五更,有人告可还。

    子妇泣下床,与章武连臂出门,仰望天汉,呜咽悲怨,却入室,自于裙带上解锦囊,囊中取一物似弹丸,其色绀碧,质又坚密,似玉而冷,状如小叶。

    章武不之识。

    子妇曰:“此所谓宝,出昆仑玄圃中。

    彼亦不可得。

    妾近与西岳玉京夫人戏,见此物在众宝上,爱而访之。

    夫人遂解以相授,云:‘洞天群仙,每得此一宝,皆为光荣。

    ’以郎奉玄道,有精识,故以投赠。

    常愿宝之,此非人间之有。

    ”遂吟诗曰:河汉已倾斜,神魂欲超越。

    愿郎更回抱,终天从此别。

    章武取白玉宝簪一以酬之,并答诗曰:分从幽显隔,岂谓有佳期。

    宁辞重重别,所叹去何之。

    因相持泣,良久,子妇复为诗曰:昔辞怀复会,今别便终天。

    新悲与旧恨,千古闭穷泉。

    章武答曰:后期杳无约,前恨已相寻。

    别路行无信,何因得寄心。

    款曲叙别讫,遂却赴西北隅。

    行数步,犹回顾拭泪。

    云:“李郎无舍,念此泉下人。

    ”复哽咽伫立,视天欲明,急趋至角,即不复见。

    但空室然,寒灯半灭而已。

    章武乃促装,自下归长安,复归安定。

    后复之下,与张元宗及群官携酒宴饮,酒酣,章武怀感,因即事赋诗曰:水不西归月暂圆,令人怅望古城边。

    萧条明早分歧路,知更相逢何岁年。

    吟毕,与群官别。

    独行数里,又自讽诵,忽闻空中有叹赏,音调凄恻。

    更问之,乃王氏子妇也,自云:“冥中各有地分。

    今于此闻郎高咏,知郎思眷,故冒阴司之责,远来奉送,千万自珍!”章武愈感之。

    及至长安,与道友陇西李助话,助亦感其诚而赋诗曰:石沉辽海阔,剑别楚天长,会合知无日,离心满夕阳。

    章武既事东平丞相府,因闲,召玉工视所得宝,工亦不知,不敢雕刻。

    后奉使大梁,又召玉工,粗能辨,乃因其形,雕作槲叶象。

    奉使上京,每以此物贮怀中。

    至市东街,偶见一胡僧,忽近马叩头云:“君有宝玉在怀,乞一见尔。

    ”乃引于静处开怀视,僧捧玩移时,云:“此天上至物,非人间有也。

    ”章武复来华州,访遗杨六娘,至今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