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白玉赡死心求道德 丘长春度世作西游

关灯
    使枯骨立地成形,朽木顷刻发生。

    此水银化为黄金,何足异也?” 玉蟾问曰:“此金变成,后来复变否?”泥丸曰:“神仙以金丹点化,可使五百年不变。

    若是幻术点化者,或有一年半载;及至三年五载,不化者鲜也。

    今将此金与你带去,可作道本,方能下手用工也。

    ”玉赡曰:“弟子今闻师言,此金五百年之后复成水银,岂不害人乎?弟子不敢用也。

    ”泥丸曰:“今听汝之言.虑五百年已后之事,足见汝之道心,将来必成天仙果位。

    但此金五百年之后,虽变亦不害人。

    所藏金之人,必是官宦富户;这二斤黄金,分作八块,亦未必一家所藏。

    何害之有?汝可大隐闹市,勤修苦炼。

    我欲渡江往北一游。

    汝至功成果满,后会有期。

    ”玉蟾含泪拜送。

    至于湘江岸上,只见江水滔滔,泥丸真人将头上箬笠放在水上,脚踏箬笠,渡江而去。

    时湘江岸上,千目共睹,众人都道真是个活神仙,无不惊呀下拜。

     玉赡见师父掷笠过江,知师道成,遂在这湘乡闹市庙中勤功修炼。

    越历三载,始得铅汞相投。

    复修二年,时当大丹将成,一朝被外缘所诱,用心不谨,忽然汞走铅飞,前功俱废。

    自嗟根基浅薄,哀悲大哭。

    时有从人相劝,方可罢休。

    遂往东游,以符水济人疾苦,培功积德。

     游访天台,拜见祖师张紫阳真人,以金丹四百字授之,教其严防守护,谨慎魔侵。

    玉蟾拜别祖师,人武夷山,结庐居之,修炼丹成。

    是年六十四岁矣。

    因缘护法天然,复用大定凝神,坐忘九载,脱胎神化,方得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然后出山,行功积德,待诏上升。

    自号云外子,善能草书丹青。

    自赞云: 千古蓬头出脚,一生伏气餐霞。

    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

     自此随处逍遥,济人利物。

    复号紫清。

    后作书一集,曰《悟道集》,流传于世。

    遍游天下,行法积功,画梅画竹以自娱。

    接引多方之士,且饮且吟而勿倦,提携无数众生。

    跣脚蓬头,风流自在,不表。

     且说长春真人,在龙门洞别了众弟子,过葱岭积雪,西渡流沙河,邀游诸国,度化众生。

    至于天竺国,一名竺乾国,即今名印度国也。

    国王见丘真人常有云霞盘结顶上,如宝盖相似,称丘真人为宝盖佛,又日震旦活佛,至今西方家家供奉。

    不表。

     那丘真人游月氏、回回等国,指引迷徒,随处化度。

    返至雪山,至灵鹫寺挂单,见一老僧,法号白云,手捧《封神传》一册,与长春真人观看。

    真人执过手来,细阅一遍,见其文义虽妙,火性未消,不足于道。

    丘真人在他寺中盘桓年余,著成《西游记》一册。

    共有百回、九九魔难,妙化无穷,是为修道降魔释厄之玄机也。

    书成,付与白云和尚。

    那和尚执去,静玩一月。

    一旦,将长春真人请到方丈,大设筵宴,推真人上坐,执弟子礼,倒身下拜,道:“弟子才疏学浅,德薄孽深,学道无成。

    今遇真人至于敝寺,乃弟子三生之幸也。

    伏乞真人指示一线之机,使末学有进修之路。

    倘然日后有成道之期,不忘真人开示之恩也。

    ” 长春亦急忙还礼,道:“禅师德若丘山,性如秋月,何愁不成佛果?因何固谦也?”遂挽手起来,二人坐下。

    禅师道:“若非真人至此,我似河伯,而自之多于水也。

    今见真人之道,方知我丑,如登丘阜而睹汉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正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毫末之在马体也。

    ”长春道:“禅师因何谦虚若此?”和尚曰:“非我谦也。

    今观真人之《西游记》中,字字玄机,声声妙谛,内藏秘奥,玄妙无穷,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乘景御风之变。

    真人若肯度脱愚迷,我愿投门下。

    未知恩师意下何如?”长春曰:“你乃佛门弟子,将来亦是西方禅祖,非我玄宗之器。

    我观汝之《封神传》中,妙法颇有,奈何火性未灭。

    必须灭尽火性,方证菩提,然后方可论道。

    欲念除尽,方离欲界;尘情了尽,方出色界。

    心不着于虚,即超无色矣。

    可将我这部《西游记》细细玩悟,八十一般魔障灭尽,自然可得真经返国。

    经者,金也。

    金丹人腹,大道自然可成也。

    ”那白云禅师拜谢道:“盛蒙玉言开导,师恩何日可报?” 长春真人斋毕,告辞道:“我明日起程,回转故国,即今告别。

    只要汝勤修大道,功成果满之时,同赴龙华胜会,后会有期。

    ”那禅师见丘师告别,苦留道:“敢乞恩师赦我狂瞽,我师居寺中一年有余,才至今朝,方知恩师道德。

    赦弟子不知之罪。

    乞师再住几天,凡《西游》之内隐言密语,乞师指示一二,感恩之至。

    ”于是长春真人见其真诚,权留半月,微有所传。

    遂告别道:“余本当久居于此,但中国有许多的大事,心愿未了,不得久留。

    ” 那白云禅师苦留不住,无奈其何,向丘师道:“恩师既然中国有大事未了,弟子不敢强留。

    ”遂取出黄金百两、白银五十,呈于师前,叩拜道:“弟子这点少少的薄礼,乞师收下,带到中途,权作路费。

    ”长春道:“我在常住处找一年有余,深蒙眷顾。

    今汝之厚礼,实不敢收也。

    ”和尚道:“今者蒙师救拔,师徒之分,不必谦逊。

    况师《西游记》中有言曰:‘欲求天上宝,须用世间财。

    ’唐三藏不舍金钵盂,真经不能到手。

    虽然是道中的隐语,世礼亦当然也。

    ”长春道:“贪财不出家,出家不贪财。

    既爱财宝,不是出家之人。

    但我此去,欲建造丛林,非财不可。

    ”正是: 仁者施财能得福,不仁聚货自亡身。

    若然爱宝贪财物,岂是修身学道人? 要知丘真人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