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能力助人
关灯
小
中
大
“我的老天爷啊!”周三爷手一哆嗦,那把“断肠草”如同烫手的烙铁般被他狠狠甩了出去,散落在泥泞的小路上。
他双腿一软,若不是阿牛眼疾手快一把搀住,几乎要瘫倒在地。
巨大的后怕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他嘴唇哆嗦着,看着地上那几簇刺眼的黄花,又看看眼前脸色依旧苍白的李明,老泪瞬间涌了出来,声音哽咽嘶哑:“李…李少爷!救命之恩!救命之恩啊!要不是您…要不是您认得这毒草…我…我那老婆子…呜呜呜…”他想起家中卧病在床、等着喝“金银花汤”的老伴,巨大的恐惧和后怕让他浑身筛糠般抖个不停,只剩下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着李明不住地作揖。
阿牛也吓得不轻,连忙跟着行礼:“多谢李少爷!多谢李少爷救命!” 这时,王氏和李芸也急匆匆赶了过来。
王氏看着地上那被丢弃的毒草、惊魂未定的周三爷和阿牛,以及自己儿子那依旧紧绷的小脸,瞬间明白了发生了什么。
她倒吸一口凉气,连忙上前扶住还在发抖的周三爷:“周伯,快别这样!没事了就好!没事了就好!真是菩萨保佑,让明儿瞧见了!”她看向李明的眼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惊和强烈的后怕,更有一丝无法掩饰的骄傲。
李芸则直接扑到李明身边,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带着哭腔:“明哥儿!你…你怎么认得这毒草的?吓死我了!” 李明此刻才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后的隐隐钝痛,后背的衣衫也被冷汗浸透了。
他长长吁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这才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疲惫。
他勉强笑了笑,对着母亲和姐姐,也对着惊魂未定的周三爷和阿牛道:“在…在爹书房里一本讲各地草木的书上看到的…图旁边写着‘剧毒’,样子…样子记得特别清楚。
刚巧周爷爷拿出来,我就…就认出来了。
”他轻描淡写地解释着,仿佛那生死攸关的一刻只是偶然。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当那毒草的影像与记忆中的图谱完美重合的瞬间,当意识到可能发生的惨剧时,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和不顾一切想要阻止的冲动。
那不是简单的“记得清楚”,那是将刻入骨髓的知识,在千钧一发之际转化为行动的本能!而此刻,看着周三爷劫后余生、感激涕零的模样,听着母亲和姐姐关切的话语,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而踏实的洪流瞬间冲垮了他心头因揽月楼带来的阴霾和疲惫。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一种比背诵出最拗口的经义、写出最工整的八股文都要强烈百倍的充实和喜悦!原来,他拼命塞进脑子里的那些“旁门左道”,那些被正统读书人或许不屑一顾的“杂学”,真的能救人!能实实在在地护住眼前这鲜活的生命!这种力量,远比单纯的记忆更让他心潮澎湃,也更让他坚定了继续拓宽那脑海书库的决心。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在邻里间传开了。
县令家的小公子,慧眼识剧毒,救了周三爷老两口性命!这可比什么“神童背书”更让人津津乐道,也更让人心生敬意和感激。
接下来的几天,李家门槛几乎被踏破。
周三爷的老伴,一位常年被寒腿折磨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亲自提着一篮子还沾着露水的鲜鸡蛋和两条自家池塘养的肥鱼上门道谢,拉着李明的手,老泪纵横,絮絮叨叨说着感激的话。
左邻右舍的大婶大娘们,见了王氏和李明也格外热情,言语间充满了真诚的夸赞和感激。
“李夫人真是好福气!生了这么个菩萨心肠又博学的小公子!” “可不是!要不是明哥儿,老周家可就…唉!想想都后怕!” “明哥儿,以后上山采药,可得先让你掌掌眼啊!” “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心善,又有真本事!” 这些朴实无华的称赞,带着乡音的亲切和劫后余生的庆幸,像温暖的溪流,浸润着李明的心田。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直接、如此温暖地作用于他人,换来如此珍贵的认可与情谊。
这种满足感,是任何夫
他双腿一软,若不是阿牛眼疾手快一把搀住,几乎要瘫倒在地。
巨大的后怕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淹没,他嘴唇哆嗦着,看着地上那几簇刺眼的黄花,又看看眼前脸色依旧苍白的李明,老泪瞬间涌了出来,声音哽咽嘶哑:“李…李少爷!救命之恩!救命之恩啊!要不是您…要不是您认得这毒草…我…我那老婆子…呜呜呜…”他想起家中卧病在床、等着喝“金银花汤”的老伴,巨大的恐惧和后怕让他浑身筛糠般抖个不停,只剩下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着李明不住地作揖。
阿牛也吓得不轻,连忙跟着行礼:“多谢李少爷!多谢李少爷救命!” 这时,王氏和李芸也急匆匆赶了过来。
王氏看着地上那被丢弃的毒草、惊魂未定的周三爷和阿牛,以及自己儿子那依旧紧绷的小脸,瞬间明白了发生了什么。
她倒吸一口凉气,连忙上前扶住还在发抖的周三爷:“周伯,快别这样!没事了就好!没事了就好!真是菩萨保佑,让明儿瞧见了!”她看向李明的眼神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震惊和强烈的后怕,更有一丝无法掩饰的骄傲。
李芸则直接扑到李明身边,紧紧抓住他的胳膊,声音都带着哭腔:“明哥儿!你…你怎么认得这毒草的?吓死我了!” 李明此刻才感觉到心脏在胸腔里疯狂跳动后的隐隐钝痛,后背的衣衫也被冷汗浸透了。
他长长吁出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这才感到一阵虚脱般的疲惫。
他勉强笑了笑,对着母亲和姐姐,也对着惊魂未定的周三爷和阿牛道:“在…在爹书房里一本讲各地草木的书上看到的…图旁边写着‘剧毒’,样子…样子记得特别清楚。
刚巧周爷爷拿出来,我就…就认出来了。
”他轻描淡写地解释着,仿佛那生死攸关的一刻只是偶然。
然而,只有他自己知道,当那毒草的影像与记忆中的图谱完美重合的瞬间,当意识到可能发生的惨剧时,那种源自灵魂深处的战栗和不顾一切想要阻止的冲动。
那不是简单的“记得清楚”,那是将刻入骨髓的知识,在千钧一发之际转化为行动的本能!而此刻,看着周三爷劫后余生、感激涕零的模样,听着母亲和姐姐关切的话语,一股前所未有的、温暖而踏实的洪流瞬间冲垮了他心头因揽月楼带来的阴霾和疲惫。
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一种比背诵出最拗口的经义、写出最工整的八股文都要强烈百倍的充实和喜悦!原来,他拼命塞进脑子里的那些“旁门左道”,那些被正统读书人或许不屑一顾的“杂学”,真的能救人!能实实在在地护住眼前这鲜活的生命!这种力量,远比单纯的记忆更让他心潮澎湃,也更让他坚定了继续拓宽那脑海书库的决心。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在邻里间传开了。
县令家的小公子,慧眼识剧毒,救了周三爷老两口性命!这可比什么“神童背书”更让人津津乐道,也更让人心生敬意和感激。
接下来的几天,李家门槛几乎被踏破。
周三爷的老伴,一位常年被寒腿折磨的老妇人,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亲自提着一篮子还沾着露水的鲜鸡蛋和两条自家池塘养的肥鱼上门道谢,拉着李明的手,老泪纵横,絮絮叨叨说着感激的话。
左邻右舍的大婶大娘们,见了王氏和李明也格外热情,言语间充满了真诚的夸赞和感激。
“李夫人真是好福气!生了这么个菩萨心肠又博学的小公子!” “可不是!要不是明哥儿,老周家可就…唉!想想都后怕!” “明哥儿,以后上山采药,可得先让你掌掌眼啊!” “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心善,又有真本事!” 这些朴实无华的称赞,带着乡音的亲切和劫后余生的庆幸,像温暖的溪流,浸润着李明的心田。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原来可以如此直接、如此温暖地作用于他人,换来如此珍贵的认可与情谊。
这种满足感,是任何夫